預測巴金森氏症比手抖更早 「轉身變慢」可提前8.8年
德國研究揭露,巴金森氏症患者在確診8.8年前,就出現轉身變慢的情況。(報系資料照/王家瑜攝)
德國基爾大學研究發現,轉身變慢這個動作,竟能提前8.8年預測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轉身對神經系統而言,是比直線行走還難的動作,可在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轉身須由大腦、耳朵前庭系統、肌肉和骨骼一起合作才能完成,身體在動作時會產生一個「角速度」,也就是轉動的快慢。德國基爾大學的研究提到,轉身一瞬間的最快速度,又稱峰值角速度(Peak Angular Velocity),健康的人平均每秒186.6度,未來會得巴金森疾病的人,每秒則只有162.9度,且每過一年,會每秒下降2.68度。
研究人員追蹤933名51歲到85歲的志願者10年後,發現23名後來被診斷爲巴金森氏症的人,在確診前8.8年,就已出現轉身變慢的情況,其中男性得巴金森的風險是女性的4倍,且年齡每增加1歲,風險提高約1成5,但體重、智力或憂鬱症對罹病風險影響不大。
一、確診巴金森氏症9年前,聲音和臉部表情失調、轉身角度變差
二、確診巴金森氏症8年前,手指開始抖動
三、確診巴金森氏症7年前,手臂擺動情況惡化
四、確診巴金森氏症6年前,走路開始不穩
五、確診巴金森氏症4.5年前,下肢碎步、跨步不均
六、確診巴金森氏症4年前,身體平衡感消失、四肢僵硬且緩慢
黃軒也說,黃軒也說,巴金森氏症好發於中老年人,是一種神經退化的腦部疾病,早期徵兆有一隻手不擺動、嗅覺變差甚至聞不到味道、便秘、睡眠時手腳亂動;而症狀變得更明顯後,會讓人手抖、動作變慢、說話小聲、甚至走路變得拖拖拉拉。但值得注意的是,「轉身變慢」比「手抖」更早出現,是疾病的前驅期的警訊,若此時期發現問題,就可提早保護腦神經、延緩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