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手術 助巴金森氏症患者獲新生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實施深部腦刺激(DBS)晶片植入手術,幫助巴金森氏患者從重度僵硬、跌倒頻繁的困境中走出。(雙和醫院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雙和醫院神經醫療團隊日前成功改善一位巴金森氏症患者動作障礙困擾,透過實施深部腦刺激(DBS)晶片植入手術,幫助患者從重度僵硬、跌倒頻繁困境中走出,找回良好生活品質。

七旬的林阿姨在10多年前發現手部顫抖、動作遲緩、肌肉僵硬與關節疼痛等症狀,原以爲是上了年紀、肌肉關節退化,或是過度勞累導致身體不適,只要稍作休息就會康復,但病情卻每況愈下,嚴重時甚至會突然癱軟無法移動,得靠大聲呼救才得以脫困,也讓她害怕外出。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洪千岱表示,巴金森氏症病友長期口服左旋多巴藥物後,會出現藥效波動的現象,此時運動功能就像開關一樣,在藥效來時能自由行動,而在藥效減弱時突然寸步難行。此現象與多巴胺濃度波動有關,若經過藥物調劑仍無法改善且嚴重影響生活,就得尋求其他治療方式,與病人討論後,轉至神經外科施行深部腦刺激手術。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指出,深部腦刺激是一種透過微創開顱手術,以精準的立體定位技術,將長度15毫米、直徑1.5毫米如此微小的晶片植入腦部深處特定神經核,以電刺激方式穩定神經活動,藉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顫抖、僵硬與動作障礙,並降低因藥物導致的異動症、幻覺或行爲衝動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