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外賣”捲土重來

總第4305期

作者 |餐飲老闆內參內參君

餐飲AI門頭大爆發,

小作坊“秒變”網紅店

外賣行業開始悄悄涌現一批“照騙大軍”。

最近兩天,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文投訴自己吃到了“新型幽靈店”。

一位廣東消費者發文:“在外賣平臺上精挑細選了一家茶餐廳,封面顯示的門頭非常有煙火氣,很多人排隊,菜品圖看上去也乾淨衛生,很有飯張力。”

但外賣一到,網友就傻眼了。

“熟悉的廉價包裝……而且菜品完全和照片不符!其他網友拍到的實際門店照片裡,這居然是一家‘小作坊’,平臺封面是AI生成的門頭。”

這並不是孤例。一家平平無奇的無堂食燜雞飯門店,以AI門頭營造出了大排長隊的網紅店即視感;一家沒有堂食的外賣店,在外賣標籤上打上了鮮明的“堂食餐廳”.......

事實上,近期被網友發文吐槽、被媒體查證、被平臺下架的不少“高大上門店”,實則都是諸如幽靈外賣店等小作坊,利用AI技術做出來的假象。

小碗菜、燒烤、冒菜、螺螄粉等品類成了AI門頭的重災區,不少AI門頭上標有“絕無預製菜”的店鋪,正是沒有正規店鋪的“加熱袋裝預製菜”。

這些所謂的精品網紅店,門頭高檔、裝飾精良、煙火氣十足、氛圍感拉滿,菜品也同時張張介紹圖滿是飯張力,個個都宣稱自己是正規門店。

但定睛一看,這些門頭圖幾乎都是差不多的配色與違和感的煙火氣,AI批量生成的門頭模版圖中,甚至會出現“外賣小哥”車前頂着外賣箱的BUG。

換上“假門頭”

“幽靈外賣”捲土重來

餐飲AI門頭似乎已成了一門成熟的生意。

專屬餐飲人的AI課程鋪天蓋地:用AI工具,輸入相關關鍵詞,不到1分鐘就能生成一張“高大上”的門頭封面圖或餐品圖;“ 外賣店鋪門頭設計”的相關網店也已經批量兜售AI圖或AI生成教程,叫價幾十元立刻享有私人訂製門頭設計,有店鋪40元一張餐飲AI門頭已經出售6萬單……

有一種曾被市場嚴禁和大衆吐槽的“外賣幽靈店”們,利用AI美化線上門頭重返“江湖”的感覺。

最瞭解外賣出餐情況的莫過於奔波在一線的外賣小哥。“晚上去送外賣的我天塌了,好多都是我吃過的看起來很高級的外賣,原來是小作坊,甚至是幽靈外賣。”一位外賣員分享到。

他總結道:有些名字很長,喜歡用誇張和網紅詞的,比如“你遲早會吃的烤豬蹄”、“一碗堵上職業生涯額的炒飯”,名字中間有很多“•”的都不要點;仔細看商家信息,是否是堂食;外賣地址是2xx號一類的大多是藏在二樓見不得人的小作坊。

當然,不只是門頭“作假”,幽靈外賣背後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產業鏈”。尤其是上半年外賣大戰打響,有人抓住這波創業者熱潮和需求,在網絡上出現了衆多代開外賣店的中介。

藍鯨新聞此前報道,無證經營的“幽靈外賣”通過中介的包裝,變成“正規連鎖店”,堂而皇之地入駐各大外賣平臺,他們號稱“無營業執照、無餐飲許可也能開店”,承諾“一人可開多家店無上限”。

“現在開外賣店很簡單,你只需要提供一個讓騎手取餐的地址,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大街上擺攤都可以。你不用提供營業執照、餐飲許可證,這些我們都可以給你安排好。費用1800元一家店,最快兩天就能開好。”一位中介透露。

一旦類似的外賣商家批量涌進外賣平臺,佔據外賣銷量的重要位置,極易會影響外賣平臺在大衆消費者心中樹立的信任感。不少消費者甚至直言“以後不敢點外賣了”。

“門店可以不完美,但要真實,至少不要因一己之私而觸碰食安紅線。”有網友說道。

AI不是“欺詐”的遮羞布

餐飲的煙火氣來自“真實”

這類“幽靈外賣”突然爆發的一大原因,是更多人看到了外賣市場“有利可圖”。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4年,中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1250億元升至1.5萬億元,外賣用戶規模達5.92億人,佔網民整體的53%,外賣服務已成爲超半數中國網民日常生活的剛需。

其實,針對佔比越來越高的外賣市場,官方已經給出了明確的規範方向: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提出推動平臺和商戶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竈”,各地據此進一步加強了對無堂食外賣店的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

今年5月,京東外賣宣佈以視頻驗真、線下巡檢、全民監督等多種方式,首創行業內最爲嚴格的准入標準,門店入駐審覈通過率僅4成。從源頭強化商家入駐標準。

近日,根據揚子晚報信息顯示,目前美團、餓了麼均已成立專項小組,開啓AI門頭專項治理。

美團表示,美團外賣《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審查登記規範》要求,頭圖(店鋪頭像)不能使用商戶牌匾、環境圖、門臉圖等圖片。餐飲商家用第三方AI軟件,生成門頭圖樣式的圖片作爲logo,有誤導用戶的嫌疑。針對一些“AI門頭”,美團已要求商家進行整改。

餓了麼表示,針對於某些外賣門店使用AI生成的圖片作爲門頭圖的問題,餓也將續推進這類問題的治理,會通過完善規則、技術研發等方式,加強對於此類門店的識別以及整改。

“但AI門頭照的爭議不應否定技術價值。”一位外賣運營專家認爲,商家應將AI作爲品牌差異化工具,例如通過風格遷移算法將地方文化元素融入門頭設計,而非用於造假。他強調:“真實門店的視覺升級纔是長效策略。”

AI大數據時代,一定程度上的確爲餐飲行業帶來了新升級與變革,對於餐飲人而言也是可以利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技術工具,但AI絕不是“黑心商家”的保護傘與牟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