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十講捲土重來?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總統日前大規模改組府院黨人事以因應大罷免的政治挫敗,各界對生性好鬥的徐國勇擔任民進黨秘書長能否有助朝野和諧,本已不抱期待,果然沒多久他就「不負衆望」,「臺灣地位未定論」、「臺灣沒有光復節」等說法引爆各界爭議,也撕破「休養生息」的謊言,讓賴總統繼續坐實「萊爾校長」的形象。

我們不知徐國勇是看了賴總統「團結國家十講」的講稿,還是要爲賴清德日後的續講暖場鋪路,但徐國勇所說的是獨派向來的史觀,並不新鮮。如果賴總統在大罷免前的「團結十講」沒有在第四講之後被迫喊停,連長毛象都能入列,臺灣地位未定的論述恐怕也會出現在其中一講。

從賴總統只談歐戰勝利80週年並出席紀念茶會,面對中華民國抗戰80週年紀念,只在臉書低調提及「終戰」,其實就不難觀察到「臺獨金孫」與中華民國史觀的歧異;更不難發現賴總統和徐秘書長擁有相同的DNA。

面對光復節放假與否的挖苦,徐國勇只能鎖定放假層次,輕描淡寫以「依法行政」迴應,連行政院發言人也口徑一致。但對於更上位層次的中華民國史觀,及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聯,賴團隊的臺獨史觀只是暫時按下不表。這其實預示着未來朝野的衝撞,不會停歇。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的回答很巧妙,他認爲國事如麻,深水區的問題不急。其實言下之意就是賴政府搞錯施政的重點,這些問題遠不如民衆關心的民生議題急迫。但這卻清楚點出賴總統在大罷免的政治挫敗中,完全沒有學到任何教訓與自我反省。

從賴總統在大罷免後進行的人事調整觀察,我們看不出他對執政後路線的檢討與調整,意識形態強烈的部會首長多獲留任;民衆需要的「休養生息」看來更像是賴政府亟需喘息與重整旗鼓的「緩兵之計」。

只是好鬥的徐國勇也太沉不住氣,距離726與823兩次的教訓也不過才1、2個月,就開始原形畢露。賴總統若真要與民休養生息,難道對這個問題不敢管管徐秘書長的發言?如果賴沒有表態,無異放任手下繼續當自走炮,或形同爲其背書,未來朝野在行政、立法的互動上,怎麼可能多和諧?還是賴清德也不想演了,只想繼續推展他的臺獨志業。

美國在臺協會(AIT)近日突然透過媒體拋出「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說法,在美中關稅談判方酣之際,時機上也着實耐人尋味,臺灣可能再次成爲美中博弈下的籌碼。然而執政黨秘書長的反應猶如膝反射般,見獵心喜,一廂情願,顯然也沒有從8月揭曉的臺美關稅談判結果中學到絲毫教訓。徐國勇高興過頭,但臺灣民衆對此,只有憂心不已了!(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