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盛軸承,捲土重來?
大家還記得2024年的“最強妖股”嗎?
2024年12月24日,長盛軸承(300718.SZ)突然就連續2個20cm漲停。事後來看,這僅僅是開胃菜;短短兩個月時間,長盛軸承就從18.5元上漲至118元。
注意,累計漲幅600%。
此後一個月,隨着炒作熱情的褪去,股價一度接近腰斬。但是,4月23日,股價又一度觸及20%漲停,再次釋放了強烈的上漲信號。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又發生了什麼?難道“腰斬式”下跌只是回調,公司還要迎接新一輪的暴漲?
說實話,這次漲得有點莫名其妙。
4月22日晚,長盛軸承披露了經營業績。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11.37億元,同比增長2.89%;淨利潤2.29億元,同比下滑5.43%。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2.82億元,同比增長2.18%;淨利潤5304萬元,同比增長1.54%。
怎麼看待這份業績?
這麼說吧,儘管沒有特別糟糕,但是,也絕對算不上出色。不過,如果結合公司市盈率的話,這個增速顯然是不合格的。
要知道,公司市盈率已經高達百倍,這就意味着,按照現有增速,投資者需要100年時間才能回本。
但是,股價不僅沒有大跌,反而還大漲。而且是,開盤後迅速拉至20cm漲停。
不得不說,背後的主力資金非常強勢。
回到前面的問題,長盛軸承是否要迎來新一輪的暴漲?
我們認爲:
從業績層面來說,長盛軸承盈利能力裹足不前,缺乏想象力;最大的想象力還是題材概念炒作,也就是人形機器人概念。
咱們從公司主營業務說起。
長盛軸承成立於1995年,主營業務爲各種自潤滑軸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所謂“自潤滑軸承”,其實就是字面含義,即“不用加油”的軸承,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領域、工程機械領域和風電領域。
很顯然,這是一個極其傳統的行業,無論是主營業務還是經營業績,都非常普通,既沒有想象中的高增長,也沒有發生虧損。
但資本市場的特點是,擅長“造夢”。
2024年底,宇樹科技大火,引發資本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強烈關注。巧的是,長盛軸承從2024年開始就跟宇樹科技合作研發人形機器人關節用自潤滑軸承。於是,長盛軸承便視爲是宇樹科技“最正宗概念股”。
注意,長盛軸承的想象力還在於,除了跟宇樹科技合作之外,合作客戶還包括智元機器人和優必選等。
這樣一來,作爲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長盛軸承便有了新故事。
可能有人要說了,這已經炒過一波了,難道再來一波嗎?
前不久,宇樹科技宣佈,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格鬥大賽”將於2025年5月至6月舉辦。據悉,宇樹科技技術團隊已連續數週閉門研發,對參賽機器人進行高強度算法訓練與硬件測試,而且,央視相關平臺將進行全網直播。
如果說前不久的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比賽,人形機器人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但是,“格鬥大賽”則有望讓人形機器人扳回一城。
再說回長盛軸承。
明知道產業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落地,明知道公司2024年度以及2025年一季度業績並不算出色,但公司股價卻應聲大漲,只能說是裡面的資金在傳遞一個信息:
“我還在裡面。而且,只要我願意,不管公司業績是好還是壞,都可以讓股價大漲或大跌。”
所以,如果再配以“格鬥大賽”的新故事,不排除資金捲土重來。作爲博弈的對手方,廣大散戶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