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十講 重新認識孫中山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總統的團結十講以來引起諸多解讀與討論。來到第三講,更像是開了「三獎」,讓人驚豔!

既然要團結,就該持續不斷以有效方法去落實團結。就如同第二講提醒的,鑄劍打鐵去雜質要趁熱。聽了第一講的國家,立即聯想的是「國父紀念歌」第一段:我們國父,首創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專制,建設了共和,產生了民主中華。民國新成,國事如麻,國父詳加計劃,重新改造中華。

直到三講出現五權憲法,進一步聯想到的是同一首歌第二段: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真理細推求。一世的辛勞,半生的奔走,爲國家犧牲奮鬥。國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萬世長留。

回想到賴總統先前的「併購說」,不難理解其意總括來說:團結在國父追求的「民國」之下。所以,好好重新認識,並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應該是有效促進團結的首要方法。

美國長期以來努力促進團結,在國旗和國歌有具體作法,臺灣學習美國,應無庸置疑。美國首先讓國民從小,好好認識國旗這國家象徵。所以在美國,各州或地方都有相關規定,要求公立學校在教室、餐廳、禮堂等主要場所懸掛國旗。例如在教室,國旗掛在正前方,老師的書桌或黑板旁。小學生則一早在教室,全體起立右手撫胸宣示:我要尊敬我的父母、老師和長輩,並對每個人有禮貌。我會對我的國家和人民,全心奉獻。

至於國歌,美國會在像是美式足球等許多體育賽事開場前播放,過程中在場者全體起立,以示對國家的崇敬,同時製造於有榮焉和團結的感覺。在像是超級盃和大專盃等重大比賽,往往還會請歌手或團體現場演唱,並搭配手語,帶動氣氛。

此外,如今美國超級盃足球賽,除了原本的國歌,還出現了「黑人國歌」─大家高聲歌頌(Lift Every Voice and Sing),以彰顯種族與社會正義。今年在紐奧良的超級盃,便由剛得到葛萊美最佳新人獎的萊迪西出場演唱,博得不只觀衆,連那些超級大明星球員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政府真要促進團結,便該積極推動增修訂能具體落實團結的相關法規,並由各機關、學校帶頭做。例如我們的國旗,依據既有的《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政府機關、學校等,除應於禮堂及集會場所懸掛國旗於國父遺像之上外,還應在適當地點樹立旗杆,每日升降國旗。

試問,如今我們剩下哪些國立學校和政府機關,還遵守法規懸掛國旗?或其實,早就連旗杆都拆了?這些,比起改路名,不正是官員們該趕緊依法負責好好執行的?總不能,隨着大罷免投票落幕,團結這件事,也就煙消雲散了!(作者爲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