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團結十講」炸了 吳宗憲酸:最好講20場
賴清德總統。(資料照/陳君瑋攝)
總統賴清德近日推動「團結國家十講」系列演說,引發朝野熱議。針對第三講中談及憲法歷史與民主定義的內容,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30)日批評,賴總統的論述不僅存在歷史爭議,更容易引發政治對立。他諷刺地表示,如果自己是民進黨幕僚會建議喊停,但身爲國民黨員反倒「希望加碼到20場」,因爲「越講越出包」。
賴清德昨日在第三講中提到,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通過時「臺灣沒有派員參加」,此說法引發不少質疑。吳宗憲指出,歷史資料清楚記載當年有18位臺灣代表參與,包括會議照片、簽到紀錄等都可查證。他建議總統府善用人工智慧工具進行事實查覈,以避免失言與誤導。
對於賴清德提出「不是表決多數就代表民主」的說法,吳宗憲表示難以理解,質疑其是否另有對民主的特殊詮釋。他表示「尊重總統發言自由,但不代表認同其觀點」。
吳宗憲也指出,賴清德身爲總統,應以全民利益爲依歸,避免以總統身分深入介入罷免議題。他強調:「君無戲言」,總統言行應更審慎,以維持公信力與社會信任。他呼籲賴清德迴歸總統本位,展現更高格局,而非頻繁發言造成政治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