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關稅2025經貿外銷指數大跌 分散市場中國選項回溫

貿協今(28)發佈2025首輪「貿協經貿指數」,廠商對外銷前景轉趨保守。「地緣政治」與「經濟波動」兩風險超越去年居首的「經營成本」。(外貿協會提供)

貿協今(28)發佈2025首輪「貿協經貿指數」,這是川普對等關稅宣佈後的最新數據,其中「外銷預期指數」爲27.8,較去年底調查45%驟降,顯示企業對外銷前景態度轉趨保守。有趣的是,分散市場選擇方面,東南亞與美洲比例雙跌,反倒是歐洲、中國(港澳)各回升9與7個百分點。

面對全球政經變局,外貿協會去年底推出「貿協經貿指數」(TAITRA INDEX),這次2025年首輪調查於美國對等關稅發佈後的4月10日至22日執行,共回收1100位國內外臺灣企業主與高階經理人問卷。

「外銷預期指數」中立值50,代表正負向看法持平,這期數據爲27.8,較去年底45%明顯下滑,顯示負面悲觀變多。「地緣政治」(75.6%)與「經濟波動」(65.8%)超越去年居首的「經營成本」,成爲最受企業關注的兩大主要風險。

問到川普2.0的影響,約6成企業認爲僅在川普任期內,但也有4成預估會超過其任期,其中更有1成1看川普可能從此建立新的國際經貿秩序。稅率部分,雖然預期未來三年美國關稅平均10%到20%者過6成最多,但也有1成4悲觀看課20%至50%之間,是去年底調查時的三倍,顯示市場已在考慮高關稅成常態的可能性。

儘管如此,企業評估「完全自行吸收成本」的比例降爲16%,選擇要完全轉嫁、部份轉嫁比例,合計卻高達8成4,上升5個百分點,

既然如此,「分散市場」也取代「強化核心競爭力」成爲第一大應對策略,特別在「增加財務韌性」與「提升地緣經濟分析力」方面進步顯著。

廠商要選擇分散市場,這次調查卻發現,前期調查熱門的東南亞、美洲市場下滑,後者更從近6成,跌到剩4成7。相對地,在烏俄停戰的預期下,歐洲市場的看好度有所回升。可能受惠於經濟觸底反彈,「中港澳」市場看好比例,從原本僅8%,逆勢上揚至1成5。

而雖然近期臺幣大升,讓出口商經營困難,但本次調查卻發現,企業對未來新臺幣匯率走勢看法卻趨兩極,預期未來三年會貶值的有4成2,但看升的也有3成4。貿協說,這代表企業的匯率風險控管,面臨更復雜的挑戰。

貿協總結,相較去年底企業聚焦於通膨與競爭風險,2025年調查顯示,高關稅與匯率波動已被普遍視爲新常態,企業策略重心正從優化產品成本效能,轉向強化宏觀風險管理,並透過傳統的分散市場方法,與加強財務韌性、地緣分析能力等先進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