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商機、拓市場、擴內銷 “關稅大棒”之下看外貿企業闖關破局

央視網消息:美國濫施關稅,外貿企業承受了比較大的衝擊。面對因稅額大幅增加而導致的難題,是如何闖關破局的呢?

位於浙江紹興柯橋的這家紡織企業,車間正在生產的是美國客戶下單的布料。儘管這筆訂單是在美國宣佈加徵“對等關稅”前簽訂的,但目前窗簾品類的累計關稅已超過120%,客戶要求還未發貨的訂單價格再降10個百分點。企業外貿負責人表示,增加新客戶的開發,把這個窟窿給補上。

對利潤本就很薄的服裝紡織行業來說,一些已經在境外設廠的企業受到的影響也不小。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生產成本肯定會升,後面訂單是個未知數,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表示,將持續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搭建外貿企業拓內銷平臺,在市場準入、渠道開拓、財政金融、服務保障等方面,加大對外貿企業拓內銷的幫助力度,促進內外貿渠道對接、品牌對接、產銷對接、標準對接。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近日,商務部已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研究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

而國內不少商超企業近日還發布致中國優質供應鏈的公開信,提出對出口受阻、庫存積壓的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渠道便利,幫助企業提升國內市場認知度、開發新產品。何詠前還表示,4月13日,“外貿優品中華行”啓動儀式也將在海南舉辦,歡迎更多國內商貿流通企業與外貿企業開展合作,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共同應對外部衝擊。

而再過幾天,第137屆廣交會將於4月15日,在廣州舉行。參展企業們正在積極備展,全力尋商機、拓市場、搶訂單。

多項政策工具助企業應對關稅衝擊

接下來,還將有哪些政策出臺,幫助企業應對衝擊?來看專家解讀。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這些政策大概能夠分成三類。第一類政策可以叫作穩定總需求的政策,其中主要就是一些逆週期的政策工具,包括我們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更加“給力”。它的出發點是爲了穩住宏觀經濟的大盤,穩住了宏觀經濟的大盤也穩住了就業,這樣即便部分行業受到衝擊,還是能夠在國內找到一些新的機會。第二類政策更帶有一些結構性的特徵。面臨關稅衝擊,有些企業可能就要轉型,也可能是出口目的地的變化,也可能是產品服務的變化,甚至可能是從原來服務外需轉向服務內需,企業層面需要做很多調整。政府也會配合這些企業,幫助這些企業做結構類的轉型。第三類政策可以叫作紓困政策。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未雨綢繆,有些企業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包括就業方面的壓力。對於受到影響和衝擊比較大的企業和勞動者,這時政府也應該伸手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