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貿協經貿指數顯示:關稅變局中找機會

企業去年底關注通膨、競爭風險,今年調查顯示,高關稅與匯率波動已被普遍視爲新常態,可能預示着國際經貿秩序的重組。面對此變局,企業策略重心正從優化產品成本效能,轉向強化宏觀風險管理,並透過傳統的分散市場方法,與加強財務韌性、地緣分析能力等先進應對策略,在變局中開拓下個世代的競爭優勢。

本期之「外銷預期指數」爲27.8(中立值50),較去年底調查時明顯下滑,顯示企業對外銷前景態度轉趨保守,企業風險焦點也從營運層面的成本控制,擴展至對外部宏觀環境變化的密切關注,如「地緣政治」(75.6%)與「經濟波動」(65.8%)超越去年居首的「經營成本」,成爲最受企業關注的兩大主要風險。

川普對等關稅豁免期將在7月初到期,市場仍關注川普動向與談判結果,而企業對於川普2.0對國際經貿格局的影響時長看法有顯著分歧,約六成預期影響集中於其總統任期內,另外四成則認爲將會更久,甚至代表新經貿秩序的開端。此認知差異將影響企業短期乃至長期的因應與佈局。

預期未來三年美國關稅平均可能增加超過20%的企業比例,是去年底調查時的三倍,顯示市場已在考慮高關稅成常態的可能性。儘管如此,企業評估自身「關稅成本轉嫁能力」反而上升,「完全自行吸收成本」的比例下降,顯示企業正積極透過策略調整,提升其市場定價與供應鏈的應變能力。

在生產佈局方面,多數企業對赴美生產仍持觀望態度,但「已在美生產」或「計劃赴美」的比例合計增加至12.9%。同時,表示「不可能」赴美的比例從去年底的21.1%下降至15.5%,顯示川普2.0影響下,企業在全球生產佈局考量上保持彈性。

各市場展望上,雖然企業對全球市場的整體預期較去年降溫,東南亞持續是今年最被看好的市場;對美洲市場看法明顯變得保守;對歐洲與中港澳市場的預期則相對樂觀。

除了目前備受關注的關稅,匯率也被視爲可能影響未來經貿格局的關鍵變數。本次調查發現,企業對主要貨幣未來走勢預期出現顯著變化,如新臺幣兌美元方面,預期穩定持平者較上期明顯降低,而預期貶值者較升值者多。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經貿環境,臺灣企業整體的風險應對準備度在過去半年有所提升。除了分散市場等傳統方式外,企業亦着手建立更深層次的地緣經濟風險應對措施,尤其是在「增加財務韌性」與「提升地緣經濟分析能力」這兩項先進策略上的進步最爲明顯。

總體來言,外貿協會總結表示,本次調查結果呈現對臺灣出口企業在對等關稅後的第一手考察,一方面,企業對前景看法趨於保守,並深刻體認到地緣政治等宏觀風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業也並未停滯,而是展現出策略調整的彈性與提升自身韌性的積極作爲。如何應對短期波動併爲可能的長期結構轉變做好準備,在變動的局勢中持續調整、轉型,尋求新的平衡點與發展契機,將是臺灣企業展現實力與耐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