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聚才激活西部地區發展動能——楊新民委員:出臺支持政策,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3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引才聚才激活西部地區發展動能——楊新民委員:出臺支持政策,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的報道。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撐,也是提升西部地區科技創新水平、增強區域發展活力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重慶師範大學教授楊新民工作單位所處的西部(重慶)科學城,以人才工作機制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進人才“興城強區”起勢成勢。

據介紹,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新建立科技人才創業陪跑工作機制,以陪跑人才牽引資源精準配置,助力創業高效順暢。截至2024年,累計培育技術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投資經理人、孵化器管理人460餘人。數據顯示,2024年,西部(重慶)科學城促成科技成果轉化165個,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38億元。

依託“金鳳凰”人才品牌構建,西部(重慶)科學城以體制機制改革賦能人才創新發展,實現人才資源總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截至目前,累計入庫512名“金鳳凰”,其中近九成爲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軟件信息等主導產業領域人才,產業聚才效應初步形成。

這些人才工作成果,讓楊新民看到了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生態對於提高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作用。在他看來,西部地區建設區域創新高地,還需要在聚才引智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引導激勵。

如何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楊新民認爲,國家各類高層次人才計劃應適度向西部傾斜,除了適度放寬西部申請者的年齡限制,還要出臺專項支持政策,通過“實招”“大招”,讓“激勵有限”變“激勵有效”。

結合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層次、科技創新平臺佈局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楊新民建議,在國家級人才計劃的申報和遴選中,單列西部地區人才指標,並採取差異化評審及資助政策,從申報、入圍答辯和評審環節開始,便給予單設指標、單獨評審等政策性傾斜。

“對依託西部地區申報的東部地區及海外人才,應視作西部地區人才,納入單列評審及資助,並在其到崗服務西部地區後予以支持。還可以參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形式,與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聯合實施海外優青項目。”楊新民說,這樣可以有效鼓勵人才流向西部地區,促進高端人才東西部區域分佈均衡。

如何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楊新民建議,引導國家級人才計劃向西部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聚集,針對依託西部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申報的人才計劃指標單列。還可以針對西部地區的產業特色和局部優勢,採取特殊調配等方式,選派院士、國家級人才到西部地區任職服務,領銜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開展科技攻關,助力西部地區創新人才涌現、發展動能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