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縣中的突圍之路
晚上,熄燈的鈴聲響起,山東省濟南市歷城二中校園隨之安靜下來。
歷城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歷城二中黨委書記李新生像往常一樣打開手電筒,開始夜間巡查。
自2001年接任歷城二中校長起,李新生幾乎每晚都最後一個離開學校。彼時的歷城二中還是一所坐落在農村地界的普通高中——優質生源不斷外流、教師隊伍人心浮動、外界質疑聲此起彼伏。然而,就是這樣一所起點落後的縣中,卻在20多年間完成了蜚聲齊魯的逆襲。箇中秘訣,歷城二中的師生們早已用行動給出了答案:無他,唯勤奮爾。
小事做到極致就形成了文化
因爲太過勤奮,李新生曾被學校的施工方戲稱爲“黑臉校長”。
那是2002年,學校成爲濟南市教育局“五個一”優化升級工程的第一所高中,需要在70天內完成11個基建改造項目。爲了抓住這次改變學校命運的機會,李新生日夜泡在學校當“監工”,讓施工方不敢有任何馬虎。
同年,學校正式提出“人生在勤”的校訓。從那時起,學校逐漸形成了踏實幹事的風氣。與此同時,細緻的規範讓文化的落地有條不紊,學校提出“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從外表開始對學生進行規範管理和習慣養成教育。
不理解和質疑聲接踵而至。但在“把每件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教育”的信念下,20多年來,從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到教育教學、教師發展,歷城二中都形成了細緻、全面的規範,人人不打折扣地落實。
當小事做久了便不再是小事,形成了共識,也形成了文化。如今,很多行爲已經超越了規範,成爲師生的一種自覺和生活方式。比如,學生外出研學,會將用過的桌椅主動恢復原樣;學生在任何場合聽到國歌,都會立即肅立注目……
“爲什麼一些縣中留不住人?因爲師生對學校失去了信心。”李新生直言,歷城二中之所以能夠逆襲,核心在於重塑了師生對學校的信任。
不跟風不盲從,按規律辦學
2008年,學校在“人生在勤”基礎上又提出“志達天下”,完成了“勤志教育”的拼圖。
此時的歷城二中已經在濟南嶄露頭角,但質疑聲再度傳來——“歷城二中的學生只會死讀書”。學校的道路到底該怎麼走?
變化始於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室。2008年,科技創新教育教師高月鋒開設了一節普及課,學生在這間辦公室裡動手實踐。沒想到,學生熱情高漲,辦公室很快被製作的作品堆滿,學校又騰出3間平房供學生開展活動。隨着學校科技創新教育越做越大,2018年搬至新校區後,學校乾脆規劃出一棟樓,專門開展科技創新教育。
走進這棟樓的科技館,每個互動裝置旁都有一個二維碼,學生掃碼就能獲得相應的數字資源和任務單。“我們始終認爲,空間要爲課程服務,不是爲了裝點門面。”高月鋒說。
在2025年舉辦的全國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歷城二中一舉斬獲聲樂、器樂、舞蹈三大賽項的一等獎及三項優秀創作獎,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成果豐碩。
2010年,藝術團團長趙立秋剛調入歷城二中時,學校連學舞蹈的學生都找不着,她就守在教學樓裡“逮”苗子。從最初的18個苗子開始,學校又相繼成立了合唱團、國樂團,並不斷豐富學校的藝術課程和藝術活動。2017年,學校組建藝術團,目前已有500人的規模。
從獲得4700多項國家專利,到五大學科競賽金牌數量穩居省內前列;從打造區域藝術教育標杆,到女足勇奪世界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冠軍……多年來,歷城二中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提供了豐沃的土壤。
在歷城二中校長李礦水看來,學校的發展靠的不是幸運,而是遵循教育規律。教育是一個長線工程,縣中的崛起尤其需要回歸教育本質,不跟風、不盲從,按規律辦學。
重塑區域教育生態
作爲縣域教育的龍頭,優質縣中肩負着改善教育生態、帶動區域發展的使命。2020年至2025年,兼任歷城區教體局局長的李新生,以歷城二中爲龍頭,通過集團化辦學與資源共享,帶動縣域教育生態走向良性循環。
推行幹部管理改革,打破“能上不能下”的積弊,推動30餘名中小學“一把手”調整;實施校長3年任期制,賦予班子組建權,破除副校長終身制;着力規範教師流動機制,深化縣管校聘,以公平公正的制度,爲教育發展夯實人才基石。
歷城區唐冶中學是歷城二中教育集團的第一所成員學校,也是濟南近年來快速崛起的初中。在校長高玉岱看來,集團化辦學就像“移樹”,只有把文化的“根”移植過來,成員校才能健康成長。以“勤志文化”爲根系,唐冶中學構建了系統的德育體系,通過開展課本劇等學生喜愛的活動,讓觀念浸潤和習慣養成自然發生。
2020年,歷城區成立少年科學院,高月鋒任院長。“我們建立了包含普惠課程、社團課程、小院士課程在內的三級培養模式,並通過科技節、聯合教研等形式,探索科技創新教育的小初高一體化路徑。”高月鋒說。
此外,歷城區又成立稼軒文學院、中小學藝術團、校園足球辦公室,推動區域內小初高一體化培養。
當年那棵小樹苗,如今已亭亭如蓋。
“隨着辦學層次的提升,‘勤志教育’的內涵也在持續深化。這兩年,我們提出‘辦一所具有實驗性、先進性、生長性的未來學校,培養請祖國放心的時代新人’的辦學目標與育人目標,一個更開放多元的‘勤志教育’育人體系正在形成。”李新生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05日 第02版
作者:本報記者 王家源 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