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薪資未達標不得健保特約 綠委偕醫界齊呼暫緩修訂

賴惠員、王正旭、郭昱晴、林月琴今上午於立法院舉行「守護全民健保、特管辦法暫緩修訂」記者會,邀集北中南各地醫師公會與健保署出席。(賴惠員辦公室提供)

衛福部健保署擬修改「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未來如果醫療院所醫事人員薪資未達一定標準,健保將予以解約,引起各界熱議。民進黨立法委員賴惠員、王正旭、郭昱晴、林月琴14日與北中南各地醫師公會與健保署公開呼籲此案應暫緩推動,迴歸專業與政策溝通。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日前於會議中討論到《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提出「擇優特約」條文,擬要求醫療機構申請健保特約時,應公佈且以醫事人員健保月投保金額爲門檻,若未達勞動部當年度公告最低工資2倍(醫院)或1.5倍(診所),不得特約;並要求每年公開各類醫事人員最低與平均投保金額,引發醫界與民意高度關注。

賴惠員、王正旭、郭昱晴、林月琴上午於立法院舉行「守護全民健保、特管辦法暫緩修訂」記者會,邀集北中南各地醫師公會與健保署出席。

財政委員會召委賴惠員表示,健保署欲透過健保特約機制推動醫事人員加薪,出發點值得肯定;但若以「不予特約」爲手段、未兼顧城鄉差異與診所實務運作,恐淪爲治標不治本,甚至動搖基層醫療穩定。

賴惠員指出,根據衛福部資料,全臺約有2萬4千家醫療院所,其中過半爲診所,是高齡社會中長者就醫的第一線防線。以投保金額作爲續約條件,將造成大批診所不符門檻,尤其偏鄉與中南部地區首當其衝,屆時勢將出現就醫斷鏈,危及全民健康。

「我完全支持醫事人員合理待遇,但政策不能只用硬性指標管理,缺乏配套、缺乏彈性,最後反而會傷害我們要守護的醫療體系。」賴惠員強調,呼籲健保署應立即暫緩修法,廣納醫界與勞動團體意見後再行研擬。

王正旭表示,將醫事人員薪資與健保特約掛鉤,涉及勞動契約、醫療政策與健保法規的交叉適用。若因人事結構或登記形式不符標準,即撤銷特約資格,可能產生重大法律風險。應以醫療品質爲核心,非以勞保資料爲唯一指標。

林月琴指出,健保制度的變革不能「先上車再補票」。政策若無試辦制度與細部配套,只會導致基層混亂。她呼籲健保署應建立明確影響評估機制,逐步推動政策轉型,而非倉促上路。

郭昱晴則指出,要求各類醫事人員薪資公開雖有助透明,但現行診所僱用型態多元,若不設合理例外或區分條件,反將產生誤傷,失去原政策初衷。她進一步指出,相關政策應該針對醫療機構進行分級、類型化,以相應的條件做不同的規範,纔不會令醫療機構無所適從。

臺南市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陳相國指出,健保署若真要改善待遇,應與健保總額調整機制連動,而非片面加壓基層醫療體系。他強調:「只有制度誘因,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顏鴻順表示,許多診所已面臨醫事人力短缺,若再適用上週提出的草案條件,部分醫療機構的成員將出現離職潮。他呼籲政府勿在醫界尚未準備好時強推政策,否則後果堪虞。

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吳家淦表示,健保署此次修法「混淆特約制度與勞動政策」,以健保制度懲罰醫療機構,是越權處置。他表示:「健保制度應鼓勵優化,而非以懲罰爲手段。」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迴應,目前仍處討論階段,5月將辦理第二場次溝通會,預計6月預告修法。今天健保署已經收到醫界的聲音,也會將相關意見帶回署裡進行討論,草案內容必然會做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