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以中長期制度建設打造資本市場安全墊
權益市場正在用耐心開啓賺錢效應。
25日,A股拾級而上衝擊3900點的新高,成交量再次超3萬億元。自6月23日以來,中國股市走強已超2個月,估值迭創新高,板塊輪動上行。從政策市帶動情緒市,再到翹首期待資金市的次第蓄力,不斷推動人們的“思牛心切”。
與過往不同的是,這輪行情表現出極大耐心。原因並不複雜,6月以來,央行以萬億逆回購呵護市場,並重啓降息,將銀行間質押式7天回購利率、常備借貸便利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相繼下調10個基點,這三大政策利率通過短中長期三個時間軸線壓低市場利率,直接擊中險資等機構投資者的基石市場,整個金融市場的資產荒使機構投資者的選擇菜單空間有限,最終在資本市場強化分紅政策等的激勵之下,金融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集中將投資目標轉向權益市場。
大量險資涌入權益市場,使6月這波上漲表現出足夠耐心。當然,“慢牛”日益成爲市場共識的另一因素是場外還有大量需做出重新配置的資金,即居民儲蓄搬家現象還沒真正到來。
截至7月末,國內居民存款達162萬億元。央行數據顯示,7月居民存款減少1.11萬億元,同比多減7800億元,非銀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14萬億元,及M2-M1剪刀差的收窄等,反映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仍處於早期階段。
當前市場走得有耐心,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資產荒問題依然較爲突出,限制了人們的選擇空間,即市場走強尚未得到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有效支撐。7月諸多宏觀數據顯示,經濟基本面的夯實工作還需進行更多務實工作。
還必須正視的是,當前市場行情帶有明顯的損失規避效應特徵,即權益市場的投資熱情與投資者的風險迴避偏好,正在產生“奇怪”的化學反應。不論是險資,還是居民存款,其本質都是避險類資金,尋找的是確定性收益機會,將這類資金引入市場,需要制度性的安全護航和保障,因爲一旦風險規避型投資者匹配了超越其風險意願和風險承載能力的風險資產,不僅會給資本市場帶來系統不穩定性,而且會給整個金融市場乃至經濟帶來巨大風險隱患。這方面智利養老金的極速縮水風險需引以爲戒;同時當前險資入市看重的恰是穩定的股息率,這是由險資的資本屬性決定的。因此,不能拿避險資金冒險是基本的底線,這點各方面都要足夠重視。
當然,居民儲蓄存款、險資等入市,是大趨勢,如何善待存款搬家,不將其置於其風險管控和風險承載能力之外,是決策層和監管部門需施力的重心。
首先是要夯實股市的經濟基本面。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唯有通過伐毛洗髓的放權讓利改革,爲市場主體在經濟領域的業務拓展提供更大自由施展空間,真正落實負面清單管理,將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真正嵌入到政府治理工作的日常,讓市場主體真正感知到政府的公共服務,才能真正有效爲股市導入最底層的向上邏輯,打開市場的可預期空間。
其次,着眼於中長期的制度建設,打造市場吸引力。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是風險定價,這需基於對等博弈立場,圍繞如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爲核心展開制度變革,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如讓市場來決定IPO和退市機制的關啓,保持權益市場的進出自由,不斷完善集體訴訟制度、辯方舉證制度、爭議和解制度等,保護市場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又如真正基於風險博弈的理念經營和監管資本市場,讓所有投資者通過實戰學會追逐風險收益。
這方面監管部門必須明確,資本市場本質就是風險交易和配置的場所,要讓風險規避型投資者在市場很好地安營紮寨。這纔是資本市場走出猴市的穩壓器,才能真正改變國內資本市場牛短熊長的頑疾,也唯有如此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在投資者眼中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誰道羣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護航居民存款搬家,讓險資安心在權益市場安營紮寨,就要打破“牛短熊長”的宿命,通過中長期制度建設護航市場投資功能,爲人的合法權益提供金色降落傘式全方位保護,全心全力構建豐富系統的對合法權益的安全防護機制,所有投資者才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