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驟降,“瓜子大王”增長乏力

洽洽食品(002557)在近日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在8000萬—9750萬元區間,同比下降幅度高達71.05%—76.25%;扣非淨利潤預計爲4000萬—5700萬元,同比下降79.85%-85.86%。

這份財報,創下洽洽食品自2011年上市以來的最大中期淨利潤跌幅,曾經風光無限的“瓜子大王”怎麼了?

事實上,洽洽食品的業績下滑早有徵兆。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24.79%至2.23億元,而作爲支柱業務的葵花子板塊增長動能持續減弱。2024年,葵花子業務營收43.82億元,同比微增2.6%,卻仍佔公司總收入的61.45%。

這種過度依賴單一品類的業務結構,在原料價格波動面前脆弱性凸顯。2024年,內蒙古暴雨導致葵花籽減產,疊加全球油料作物價格上漲,使得葵花籽採購成本飆升30%,直接擠壓利潤空間。

洽洽食品明確表示,原料採購價格上升是此次業績“驚雷”的主因,導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面對成本上漲壓力,洽洽食品曾多次嘗試提價來緩解困境。2018年對八個品類提價6%—14.5%,2021年對葵花子系列提價8%—18%,2022年再次對葵花子系列整體提價約3.8%。

然而,這一系列操作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陷入惡性循環。

業內人士指出,炒貨類產品單價低、替代品多,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極高,提價顯然忽視了這一行業特性。數據印證:洽洽食品毛利率從2017年的29.89%下滑至2023年的26.85%,提價不僅未能覆蓋成本上漲,反而因銷量受影響導致規模效應減弱,進一步推高單位成本。

面對一“葵”獨大的風險,洽洽食品早有佈局。2017年,在瓜子市場穩居全球佔有率第一的背景下,洽洽食品正式邁向休閒零食賽道,推出的“小黃袋每日堅果”成爲現象級單品,當年帶動堅果品類收入達2.47億元,同比增長129.20%。2020-2022年,堅果品類營收持續高速增長,分別達到24.52億元、30.29億元、38.81億元,到2024年,堅果業務營收佔比已提升至34.25%,有效緩解了單一葵花子業務的增長乏力。不過,2024 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堅果類產品營收6.60億元,佔營收比重爲22.79%,增速有所放緩。

原因之一就是堅果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其已成爲近年來休閒零食賽道的兵家必爭之地。市場上不僅有三隻松鼠、鹽津鋪子、良品鋪子等老牌勁旅,還有趙一鳴、零食很忙等新興零食品牌。這些新興品牌憑藉獨特的量販式經營模式和高性價比產品,在下沉市場及年輕消費羣體中頗受歡迎,搶佔了部分市場份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洽洽食品堅果業務的增長空間。

此外,洽洽食品在電商渠道的發力也稍顯滯後。以2024年爲例,三隻松鼠第三方電商平臺收入達74.04億元,佔總營收69.73%;而洽洽食品在電商渠道實現的營收7.79億元,在公司總營收中的佔比維持在10%,這種渠道佈局的差距進一步制約了其“第二曲線”業務的增速提升。

那麼,“瓜子大王”如何再次破圈?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向潮新聞表示,目前市場環境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傳統行業必須要做到自我革命、自我顛覆,自我改變,只有下猛藥才能出圈,像洽洽這樣擁有全球供應鏈的零食企業並不多,其依託其自身全產業鏈以及高品質優勢,做到了守正創新,並喚起新生代重度消費人羣,這也將成爲洽洽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7月31日,記者從投資者互動平臺瞭解到,洽洽食品已推出堅果粉、堅果乳等產品,並將繼續開發更多適合銀髮人羣的健康營養產品。

除了深耕瓜子和堅果兩大核心品類,洽洽食品似乎正將目光投向“銀髮經濟”,着手開闢“第三曲線”。

(記者 俞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