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易購半年報首現虧損 創始人李燕飛已“退居二線”
8月11日晚,藥易購(300937.SZ)發佈2025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實現營收21.5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3.06%,歸母淨利潤虧損761萬元,同比下降163%,這也是藥易購自2021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報淨利潤虧損。
總部位於成都的藥易購是國內首家醫藥產業互聯網上市公司,公司主要聚焦院外市場的醫藥流通服務。公司半年報介紹,過去三年公司利用深耕院外市場的醫藥流通服務形成的流量入口,進行業務團隊組建、管理體系升級、人才培養建設、研發佈局等衆多投入佈局,逐步向上下游拓展並搭建大健康生態平臺。
藥易購業務佈局龐雜,主營業務涵蓋醫藥新零售(線上+線下)、醫藥B2B電商、醫藥供應鏈、數智化賦能、醫藥批發、互聯網醫療、醫藥產業基金投資等衆多板塊,不過,醫藥流通業務佔到公司營收的絕大部分。
2025年上半年,藥易購數字化醫藥流通業務實現收入19.20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20.93億元下降8.27%,拖累公司半年報營收下滑。在展業區域方面,藥易購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上半年在西南區域收入爲15.38億元。此外,公司銷售費用在上半年達到1.64億元,同比增長約46%,也成爲拖累業績的重要因素。
據半年報,主打“大健康生態”模式的藥易購還建立了自己的融媒矩陣。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名醫打造了“四川名醫”“診途健康”等新媒體品牌,創立“名醫MCN傳播矩陣”,運營近百個醫生IP。公司表示,已建立了全四川近1萬多個醫生信息的數據庫,打造出100多個名醫工作室,爲公司科技大健康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支撐。
力圖打造大健康生態閉環的藥易購,2021年初上市以來營收增幅逐年下降。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爲21.88%、16.72%、11.62%。淨利潤方面,藥易購2020年和2021年歸母淨利潤連跌兩年,此後兩年有所增長,但2024年再次大幅下滑。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81億元,同比下降1.12%;淨利潤1635.82萬元,同比下降72.52%。
在業績增長乏力之際,藥易購創始人、董事長李燕飛“退居二線”。據藥易購7月30日公告,公司原董事、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順軍正式接任董事長職務,並繼續兼任總經理,公司創始人李燕飛卸任董事長後擔任董事職務。
對於藥易購的模式和優勢,李燕飛2022年2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表示:“從工廠到B端再到C端客戶,是藥易購多年來建立的產業鏈優勢,基於大數據醫藥全流通供應鏈的服務平臺,促使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套強大的院外市場醫藥銷售系統,數據驅動已初具雛形。只要平臺佈局好了,賺錢不難。”
而接任藥易購董事長的陳順軍現年48歲,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他進入IT技術領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數智化新零售及企業戰略規劃等領域具備豐富經驗,亦是“神鳥健康”創始人。“神鳥健康”官網稱,陳順軍是國內最早一批預見人工智能產業必將成爲下一個時代“風口”的人物。
而對於主打創新模式、生態閉環的藥易購而言,“換帥”後能否扭轉業績下滑頹勢,仍有待時間檢驗。
(經濟觀察網 杜遠/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杜遠
從業10餘年,2012年加入《經濟觀察報》,不敢妄言新聞理想,但求專注、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