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收購的資產仍在虧損,多瑞醫藥現上市後“首虧”
4月18日,西藏多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瑞醫藥”)發佈2024年年報,公司營業總收入爲2.41億元,同比下降28.02%;歸母淨利潤爲-6266.67萬元,同比盈轉虧。
多瑞醫藥營收高度依賴醋酸鈉林格注射液,近年來,受醫保控費、帶量採購制度化和常態化等因素影響,醋酸鈉林格注射液銷售額快速下滑,多瑞醫藥營收也隨之下滑。如今,多瑞醫藥的營業收入較2021年上市之時已經腰斬。爲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去年,多瑞醫藥收購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沿生物”)旗下生產多肽原料藥的子公司,拓展原料藥業務,此舉能否挽回多瑞醫藥業績頹勢?
核心產品銷售額幾近腰斬
多瑞醫藥主要從事化學藥品製劑及中間體、原料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4年,醋酸鈉林格注射液等製劑的營業收入爲1.8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77.63%,同比下滑41.61%;中間體產品實現收入3800.13萬元,同比增加927.66%;原料藥及其他實現收入1583.44萬元。
多瑞醫藥表示,2024年度業績大幅下滑,主要受藥品價格聯動、中藥1類新藥益肺濟生顆粒研發費用增加、部分中間體產品初期生產成本較高以致毛利率爲負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和新收購主體增加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等因素影響。
醋酸鈉林格注射液是多瑞醫藥最大的收入來源,2021年-2023年該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爲4.65億元、2.97億元、2.31億元,2024年,該產品銷售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接近50%,據此推算,醋酸鈉林格注射液2024年的銷售額不足1.2億元,同比下滑幾近腰斬。
在醫保控費、帶量採購制度化和常態化等政策因素的影響之下,醋酸鈉林格注射液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最近兩年銷量和收入持續下降。受此影響,多瑞醫藥的營業收入規模也不斷萎縮。2021年上市之時,其營收規模達到巔峰5.30億元,此後便連年下滑,至2024年營收已不足當年的50%。歸母淨利潤也同樣在下滑,2021年-2023年分別爲6851萬元、2050萬元、1885萬元,2024年更是出現上市後“首虧”。
多瑞醫藥在年報中坦言,公司主要產品醋酸鈉林格注射液的銷售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較高,存在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
對於上述風險的應對,多瑞醫藥也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新產品開發進度,以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氨磺必利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複方醋酸鈉林格注射液、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等產品已陸續進入審評階段,產品獲批後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管線。
重金收購尚未帶來業績
除了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多瑞醫藥也在通過拓展業務板塊以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2024年10月,多瑞醫藥宣佈,擬花費2.71億元受讓前沿生物持有的上海前沿建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建瓴”)70%的股權,這2.71億元包括7700萬元的股權轉讓對價以及1.94億元的對前沿生物借款本息的償還。僅一個月後的2024年11月26日,多瑞醫藥便宣佈已完成上述股權交割。交易完成後,上海建瓴納入多瑞醫藥的合併報表範圍。
上海建瓴主要資產爲持有的四川前沿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前沿”)100%股權,四川前沿爲高端多肽原料藥生產基地,多瑞醫藥表示,此次收購旨在加快完成原料藥產業的延伸佈局,爲公司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
不過,此次收購也頗具爭議。
一方面,此次收購的金額可謂是“掏空家底”。截至2024年6月30日,多瑞醫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3.29億元,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爲2502萬元和1.88億元,而此次收購金額就高達2.71億元。儘管多瑞醫藥表示收購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爲了滿足收購資金的需求,多瑞醫藥控股子公司昌都市瑞樂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樂康”)向銀行申請不超過3億元的併購貸款,多瑞醫藥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彼時,多瑞醫藥公告稱,截至2024年10月10日,公司因收購股權可能增加合併報表範圍內控股子公司的對外擔保額度爲2億元,公司累計對外的擔保額度爲5.5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71.24%。這對經營狀況每況愈下的多瑞醫藥無疑是個隱患。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多瑞醫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剩1.1億元。
另一方面,多瑞醫藥花“重金”購入的資產前景並不明朗。上海建瓴營收規模小,且處於虧損狀態。公告顯示,2023年、2024年1-8月,上海建瓴的營收分別爲1120.83萬元、25.31萬元;淨利潤分別爲-3253.08萬元、-918.56萬元。
年報中,多瑞醫藥表示,公司於2023年9月收購鑫承達、2024年11月收購四川前沿(現名爲四川多瑞藥業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原料製劑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後續的中間體產品及多肽類原料藥有望成爲公司新的收入增長點。
不過,從2024年的財務數據來看,上海建瓴尚不能爲多瑞醫藥貢獻業績。2024年上海建瓴及其子公司對合並報表的收入、淨利潤的影響分別爲0萬元、-1034.59萬元。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