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和「壓力顆粒」凝聚有關 醫喊多吃5食物:逼癌細胞散會

醫師表示,多吃芭樂等抗氧化食物,有助中和體內自由基與防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也有很多人沒抽菸,卻也得肺癌。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可能誘發癌症,因爲人體內有壓力顆粒,面對壓力會凝聚,但抗壓太久,壓力顆粒無法散會,就會成了癌細胞的窩,而多吃芭樂、藍莓、綠花椰菜、薑黃、綠茶等抗氧化食物,有助減壓、中和自由基,達到防癌的效果。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2025年發表在《Cell Death Discovery》的一篇研究發現,當身體面臨壓力時,細胞內蛋白和核酸就會聚在一起開會,討論怎麼自保,這類聚集體統稱爲生物分子凝聚體,其中一種爲壓力顆粒,是細胞面對壓力時暫停運作、節省能量的防禦機制。

張家銘表示,這個反應本來是好事,代表細胞會自我保護,但當壓力變成常態、作息亂掉、空氣污染、情緒焦慮,「開會」開不完。細胞裡的凝聚體不但不散,還變成癌細胞的秘密基地,幫它躲避藥物、逃過免疫系統的監控。

張家銘表示,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壓力,除心理層面之外,睡不夠、吃太快、空氣太髒、糖吃太多、手機滑太晚都是壓力,一層層累積,細胞裡的分子就會聚集,形成「壓力顆粒」,這些顆粒會讓細胞暫時停工、進入省電模式,對癌細胞來說,卻正是它壯大的溫牀。

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這些凝聚體形成和氧化壓力有關,也就是身體內的自由基太多,而多吃抗氧化食物,例如芭樂、藍莓、綠花椰菜、薑黃、綠茶,則能抗氧化,能中和自由基,幫助細胞內部恢復平衡。

張家銘表示,在臺灣,空氣污染嚴重,二手菸暴露的情形也很普遍,但我們不需要吃昂貴保健品,只要每天多一點抗氧化食物,準時睡、關燈、少滑手機,都有助於幫細胞重新調整,降低罹癌的風險。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