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和癌症是“省”出來的!提醒:6個省錢習慣,或會“喂”出癌細胞
不幸患病或得癌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
爲什麼偏偏找上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功”
疾病和癌症的發生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一些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
也可能會導致癌症
尤其與“省”字密切相關
做菜不開油煙機、吃隔夜菜
不換筷子和砧板、不吃早餐
瓜果蔬菜爛了繼續吃、從不體檢
這6個習慣你佔了幾個?
01
做飯時不開抽油煙機
可能省出肺癌
食用油在高溫下性質會改變,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如苯並芘、二硝基苯酚(DNP)等致癌物)。很多人做完飯後突然沒胃口,不是真的吃不下,而是吸入了過多油煙,出現“醉油綜合徵”(噁心、食慾不振,眼睛、鼻子、咽喉不適,頭暈頭痛、胸悶耳鳴等均爲典型症狀)。
對於本身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油煙可能誘發哮喘、加重炎症;長期吸入還可能誘發肺癌。
建議:
讓油煙機多開一會。
廚房建議選擇具有足夠馬力的抽油煙機,並做好定期清洗,做飯時多使用蒸煮等烹飪方式。
開火之前就打開抽油煙機,能最大限度減少有害氣體;如果採用了煎炸、爆炒等方式,還應在熄火3~5分鐘後再關停抽油煙機。
02
經常吃隔夜菜
小心胃腸道疾病
隔夜菜不僅流失大量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還易滋生細菌。夏季高溫高溼環境下,食物更易變質,可能產生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輕則腹痛、腹瀉、嘔吐,重則食物中毒。
更危險的是,亞硝酸鹽在胃內酸性環境下可能與蛋白質反應生成亞硝胺(強致癌物),長期食用可能誘發細胞突變,增加胃癌風險。
建議:
食物一次最好少做點,現做現吃,儘量不隔夜食用,不能想着放到冰箱裡就沒事了,冰箱不是保險箱。
【這4類食物尤其要注意】
綠葉菜;
海鮮;
銀耳、蘑菇;
土豆、芋頭、饅頭。
03
不換筷子和砧板
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致癌
你家的筷子和砧板用了多久?很多人覺得“沒壞就不用換”,卻不知道——潮溼的筷子縫、砧板上的黴斑裡,可能藏着一種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它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1類致癌物”,和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建議:
筷子定期換:
竹木/木筷每3~6個月換一次,發黴、開裂立刻扔;
塑料筷每1年換,老化後易釋放有害物;
不鏽鋼筷可延長至1~2年,但需檢查是否有劃痕。
砧板:生熟分開,定期消毒
分區使用:買2塊砧板,一塊切生肉,一塊切果蔬/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砧板出現深刀痕、黴斑、異味時,立刻換新。
04
不吃早餐
健康風險的“隱形推手”
不吃早餐——全因死亡率增加11%
與規律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1%,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40%。
1.容易患脂肪肝
一日三餐中,早餐尤爲重要。如果不吃早餐,身體就會動員皮下脂肪或形成脂肪代謝物,長期堆積在肝臟裡,容易誘發脂肪肝!而且,不吃早餐中午更容易暴飲暴食,患脂肪肝風險更高。
2.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及過早衰老等問題
早餐提供的營養和能量對人體十分重要。經常不吃早餐不僅容易患消化道疾病,還會影響大腦發育,降低大腦功能;不吃早餐還容易患上肥胖症、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
除此之外,不吃早餐還容易引起體內的膽固醇增高。有研究表明,經常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者的膽固醇高33%,長期還會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3.容易誘發膽囊炎或膽囊結石
經常不吃早飯,這樣儲存了一個晚上的膽汁就沒有辦法排泄出來幫助消化,容易在膽囊內形成膽固醇的結晶,容易誘發膽囊炎或膽囊結石。
建議: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議:早餐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佔30%~40%,晚餐佔30%~35%。
正常的成年人一天所需的能量,男性約爲2250大卡,女性約爲1800 大卡。
早餐時間在7:00~8:00爲宜。
食物裡需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及礦物質,根據以上原則,推薦兩款活力早餐:
1杯牛奶+1個雞蛋+2片全麥麪包+1個西紅柿;
1杯豆漿+1個燒餅夾牛肉生菜+1小把堅果(核桃、松子等)。
05
瓜果蔬菜爛了一半切掉繼續吃
吃壞肚子又致癌
食物發黴後,未發黴部分也可能殘留黴菌、細菌及毒素(如黃麴黴毒素)。長期食用腐爛變質食物,可能損傷肝臟,增加肝癌風險。
建議:
對於水果、蔬菜,一定要買新鮮的,如果食物腐壞變質,建議不要再食用了。
不僅是腐爛的水果,黴變的花生、瓜子等堅果,長斑的雞蛋、發芽的土豆等都是變質的,易引發中毒,爲了安全起見,還是儘早扔掉。
06
從不體檢
延誤治療 可能錯過癌症“早篩黃金期”
癌症如果能在早期發現並進行干預治療,很多情況下可以不發展到晚期,甚至達到臨牀治癒。比如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早期發現並干預,90%以上可避免發展到晚期;而像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若到了中晚期,能活過五年的僅20%左右。所以,早篩意義重大。
建議:
不同年齡段需要重點關注這些項目:
● 20~30歲:重點關注血壓、乙肝五項、HPV檢測、婦科檢查及前列腺檢查等項目。
● 30~40歲:特別關注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項目。
● 40~50歲:重點關注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癌症篩查等項目。
女性重點關注乳腺超聲或鉬靶篩查乳腺癌,HPV+宮頸細胞學檢查篩查宮頸癌。
男性要關注胃腸疾病,胃腸鏡檢查可篩查胃癌,結直腸癌等。
● 50歲以上:需要檢查血尿便常規、腎功能、肝功能、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頸部血管彩超、胸部CT。
這6個部位,注意及時檢查:
肺癌:低劑量螺旋CT;
胃癌和腸癌:胃腸鏡;
肝癌:甲胎蛋白和B超;
乳腺癌:乳腺超聲或鉬靶檢查;
前列腺癌:影像學檢查或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6個省錢習慣可能會“養”出癌細胞
1.做菜不開油煙機:肺癌機率增加。
2.吃隔夜菜:小心胃腸道疾病。
3.不換筷子、砧板: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致癌。
4.不吃早餐:與規律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1%,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40%。誘發膽囊炎或膽囊結石。還容易患脂肪肝,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及過早衰老等問題。
5.瓜果蔬菜爛了繼續吃:吃壞肚子又致癌。
6.從不體檢:延誤治療,可能錯過癌症“早篩黃金期”。
(來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