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主權基金管理單位一定要中立
總統賴清德20日宣示將成立主權基金後,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20日說明,基於國際經濟戰略佈局,並因應整體國際經濟情勢的變化,政府將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臺,在實際推動進度上,政院會請國發會、央行以及財主單位,共同列出具有前瞻性及必要性的專案以及立法規劃,再研議後續推動與進行方向。
對此,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表示,「總統講的非常明確,完全沒有模糊」,政府有很強力的支持立場。至於成立主權基金需要的專法和專業機的二項要件,多個政策智庫近來一直很積極研議,估計規劃時間不會太久,成立主權基金會很順利。
臺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提醒,主權基金不建議動用外匯存底、或政府提撥預算,最適切的資金來源是近年的稅收超徵,每年都有4000億~5,000億元。此外,主權基金的管理單位一定要中立,它的目標是提高國家的收益、爲國家賺錢,這也是他不支持央行作爲主權基金管理機構的原因。主權基金賺到的錢要用於有利國家經濟安全的政策,或投資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是AI相關。
邱俊榮認爲,成立主權基金有「現在的條件」,包括:一、臺灣經濟規模大了、可投資的資金更爲雄厚,二、大企業有投資海外、美國的需求,政府主權基金投資這些公司股份,和挪威等歐洲主權基金在賺臺灣好公司的股息一樣,會有好的收益,更是支持臺灣自己的企業走國際化。
風險高 別動用外匯存底
第三是進行高風險、高報酬決策時保持非常大的彈性,不要用央行及外匯存底,將臺杉投資或國發基金等相關基金透過修法、轉型來做。最後是,專業投資團隊要給予與國際相當的高薪,因主權基金操盤難度高,否則「只給香蕉,當然只能請到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