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冉替劉強東迴應了一切,但京東要打自己的仗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鈦媒體APP)

外賣大戰繼續,許冉迴應了一切。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外賣大戰最激烈的這一個半月,最早挑起戰爭的京東似乎缺席了。特別是7月以來,京東外賣的響應十分低調,業界和消費者的注意力都被另外兩個競對吸引。

這就像京東最先開了一桌牌,也發了第一手牌。對手跟進後又打回幾手牌,但劉強東的應對是蓋牌了。這傳遞出的信號只有兩種:戰術性的“不要”,留着後手;或者就是“要不起”,手裡沒牌了。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別,到底是哪種意思,恐怕只有劉強東清楚。

許冉替劉強東迴應一切

但開局的調子起得高,戰至中場時又長時間不對外發聲或者搞點大動作,對京東外賣是極爲不利的。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京東集團SEC副主席、京東集團CEO許冉接受了《中國企業家雜誌》的專訪,首度就“外賣大戰”“惡意補貼”和京東的角色等問題,作出明確迴應,並詳細覆盤了京東佈局外賣的初衷與決策過程。

許冉指出,7月以來的外賣市場存在泡沫,“惡性補貼”既沒有模式創新,也不產生增量價值,還對商家產生了非常大的困擾,對行業也是一個擾亂價格體系的動作,所以最終會是一個多輸局面。

對此,她堅定地表示,“我們不會參與這種惡性內卷,這個非常明確。”

許冉再次強調了京東做外賣的初衷,“京東做品質外賣是認真的,一兩個月的得失並沒那麼重要,我們也不會關注競爭對手的細微動作”。

當然,對手並不會認同許冉的觀點,在這場戰鬥之初,京東就被冠以“道德綁架對手”的嫌疑。

還有觀點稱,京東入局外賣和即時零售,主要是爲了反制美團——王莆中在主動與京東的第一輪口水戰中,就自曝了幾組數據,美團“閃購”已滲透3C、家電等京東核心品類,日訂單達1800萬單。

許冉作出說明,目前閃購平臺帶電品類主要集中在數據線等臨時需求和低值產品,相比京東,閃購在3C家電領域的GMV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儘可能讓大家理解我們的初衷,可能有人會從道德角度理解,但我們真的沒想用這個事去綁架別人。”許冉說,如果戰略方向想清楚了,那就去幹,“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她舉了給快遞小哥交“五險一金”的例子,從2007年京東自建物流以來,京東就是行業內唯一一家與所有快遞小哥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五險一金”的公司。

許冉也對外傳遞了一個對友商的態度,稱“美團做不做即時零售,我們沒有那麼關心。”因爲京東在體驗、成本、效率上的護城河很深。對於大額、長週期決策、需要考慮商品價格、品質和售後的商品,消費者對京東的信任是難以撼動的。

談到京東做外賣的決策邏輯時,許冉表示,達達做即時零售業務也做了好多年。2016年,京東到家跟達達合併,就進入即時零售領域。到2024年,京東開始做茶飲外賣。

按照這個時間線,京東涉足即時零售業務比美團要早2年。美團對外口徑是,“早在2018年,美團閃購業務就在美團內部上線。”

這個信息很重要,表明京東是出牌的,而不是簡單的跟牌。

這次採訪,知名科技評論作者謝璞評價稱,許冉女士是個嚴謹的人,從採訪時對外確認的Title(頭銜)來看,她的說話風格像是劉強東本人的思想傳遞。

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說,這沒有任何問題。作爲京東二號位,在戰略方向的表達上與一號位保持一致,這是一家成熟公司的必然表現。

即便從對外溝通或者說公關角度來說,也是合理的。美團在最新的對外溝通中,派出了核心本地生活業務CEO,也就是小王CEO王莆中,透露很多信息,也給競對戴了很多帽子。京東安排許冉來回應一切,是最合適的,分量也足夠。

這畢竟不是田忌賽馬的遊戲,不需要劉強東親自出來壓場子。

京東要打自己的仗

但在切實的戰績面前,許冉還需要給市場傳遞更多的信心。比如,在被問到京東外賣的目標單量是多少時?許冉打了一個太極,“談目標可能還太早,我們現在正處在打仗的階段,等業務發展相對成熟時,再跟大家分享。”

數據不重要,數據也最重要。這輪外賣大戰的另外兩個對手,業界多有猜測,決賽會在明年開啓。實際上,隨着“淘寶閃購x餓了麼”組合(下稱“淘寶”)加入混戰,這個賽點提前到剛過去的7月。

淘寶在這段時間,發動幾場漂亮的組合攻勢,比如衝單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88VIP會員日、瘋狂星期六等。外賣日峰值訂單數也一輪高過一輪。

新一輪高點在8月的第二週到來,淘寶用三天的時間把訂單數推上新的峰值,使得美團酸溜溜的放狠話:不會發布連續三天超越1億單這種戰報。

淘寶確實在訂單峰值數據上實現對美團的超越。據晚點LatePost獲悉,從8月7日到9日,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連續三天衝破1億大關。其中,8月8日與9日成爲關鍵節點,淘寶閃購在這兩天的日訂單量份額首次超過美團。

對於二者來說,訂單峰值數據衝高不是什麼難事。但美團慌的不是淘寶閃購或者京東外賣短期內的訂單峰值,其在意的是“被超越”這件事引發的心智轉移,哪怕淘寶閃購只超過一天,美團過去數年講的“餓了麼贏不了”的故事,也就破了。

淘寶已經在轉向,其在對內的業務梳理,對外的意志傳達時,已經顯明的避過美團設置的議題,按照自己的打法,在“大消費平臺”這個方向上握緊拳頭,對外發力。

這招很有效,打疼了美團。晚點LatePost提及,淘寶閃購猛衝,多位美團員工稱,他們對競爭長期有耐心,但也夾雜着一些不服。

當外界多以爲500億補貼都砸向外賣時,淘寶實際上在利用這些投入,在整合大消費商業生態。在這個打法下,更多人認識到,淘寶做外賣只是一個引子,背後是整個阿里大消費商業生態的轉型。

美團的切身之痛也在於此:淘寶易線開戰,消費者、商戶或者員工都會認爲,美團的第一,以及所標榜的核心競爭壁壘,已經不穩,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這個時候,許冉站出來,迴應一切是相當有必要的。但在我看來,針對這輪外賣大戰,京東內部在系統建設上進行補課外,還需要進行一些覆盤。

一方面,京東要有自己的敘事,要打自己的仗,不能跟着競對的節奏走。某種程度,美團閃購和即時零售回爐,是王興佈下的一個局,藉着外賣大戰開啓時與京東的口水戰,先聲奪人的打出“閃購”這張牌,在“30分鐘快送”和即時零售上狠打用戶心智。

假如是美團出題,京東、淘寶被動跟着作答,只會在不斷自證下自亂陣腳,甚至是以己之短,攻他之長。

許冉已經意識到這點,她提到,我們做業務時,更多還是看業務本身發展的規劃。你說我們關注競爭對手嗎?關注,但不會那麼關注。如果說“你出這招,我就出這招”,就會陷入戰略上的被動。

但這還不夠。從淘寶閃購對打美團的戰果中,京東可以得到一個啓示:無論是外賣大戰,還是基於外賣的業務競爭,京東都需要梳理出自己的業務邏輯,並以京東的敘事對外宣講,對壘心智戰。

這是現階段其最應該重視的策略,背後還是商業模式和組織能力的對決。

另外一方面,京東要堅決錨定一個核心,那就是供應鏈。許冉稱,七鮮小廚並不是一次普通的外賣業務拓展。這可能是餐飲外賣行業15年來,在供應鏈模式上最重大的一次創新。

這個目標和期待不可謂不宏大。其更深層次的意思,我理解爲,京東外賣的目標,從來就不是擊敗美團,而是聚焦在自身業務的協同,實現集團層面的商業收益正循環。

京東若還是以美團的方式來做外賣,複製一個美團外賣、餓了麼,必然做不過後者,對其自身也沒有任何的商業價值。劉強東必須要開闢出一條差異化的道路來。

七鮮小廚最大的價值就在於,京東形成一個明確共識,這也是劉強東的意志,包括外賣在內的一切業務擴張,都需要圍繞“體驗、成本、效率”展開,圍繞供應鏈創新來佈局。就像此前酒旅、穩定幣業務的推出,內在還是離不開京東優勢的供應鏈實力。

這也意味着,七鮮小廚對於競爭對手造成的壓力,不顯現在外賣訂單上,而是如果這個打法跑通了,京東把“安全+自營”的用戶心智培育起來,外賣行業的競爭也就從“便宜”、內卷升級到“安全+品質”。

這無疑是換了賽道,直接進入京東做外賣的敘事節奏,美團主推的“0元購”、“拼好飯”等外賣在下沉市場的增長業務,勢必會遭遇極大的麻煩。

當然,還有一層比較重要的共識是,京東需要統一思想,這輪由京東外賣掀起的大戰,必將是一場持久戰。

當淘寶通過外賣找到整合自身業務的契機,美團迫切想按下停止鍵時,京東有沒有做好準備,承接其外溢流量帶來的系統性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