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京東CEO許冉:做外賣沒有短期KPI,但成績遠超預期

出品 | 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 | 丁廣勝 李姝

“京東集團其實並不認爲自己是一家純粹的互聯網公司,我們是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公司。”

6月17日,伴隨着京東首家餐飲集合店七鮮美食MALL在哈爾濱的正式亮相,京東集團SEC副主席、京東集團CEO 許冉在之後的媒體交流會上這樣說道。

她還表示京東做品質外賣的戰略方向不會改變,並且不追求短期的經營目標,京東想做的是長期的、可持續的生意,所以短期的經營結果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們做外賣,不僅僅是爲了商業利益,我們旨在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幫助商家更好地運營。”

昨晚,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也分享了京東做外賣、爲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原因,他表示“我們並不是一個所謂多元化的公司,所有的公司都服務於供應鏈,包括我們今天做的外賣,也是爲了服務生鮮供應鏈。到去年,我們第三方平臺交易總額是4萬多億,集團淨收入11588億,我們的淨利潤只有400多億,我們發的工資是1161個億,我們給兄弟們交的五險一金是180億,我們從2007年到現在18年的時間,我們五險一金交了一千多個億,這些東西都可以合法地成爲我劉強東的財富,可以成爲我們京東的淨利潤。這不是廢話,因爲在中國,外包員工是合法的,但我們京東從來沒做。”

劉強東還表示,京東3月1日進入外賣,截至目前已經超過12萬名全職的外賣小哥,我們每天都有3000到4000人入職。

本站科技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對此次問答的精華內容進行了梳理,內容有所刪減。

Q1:京東爲什麼佈局七鮮美食MALL?

許冉:七鮮美食MALL是京東集團本地生活戰略中的重要一環,而高品質外賣則構成了這一戰略中的關鍵部分。七鮮美食MALL作爲我們的首個試點店面,旨在收集社會和用戶的反饋,以便我們不斷修正和改進模式。總體來看,第一家店的開業是非常成功的。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顧客流量和商家的良好互動。我相信,這將與我們的品質外賣服務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無論是做電商還是做外賣業務,京東都希望能夠爲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七鮮美食MALL負責人李昌明 :京東集團依託於餐飲行業的實體基礎設施,推出了全國首個100%後廚直播的美食購物平臺。我們彙集了衆多中華老字號、非遺商品以及網紅小吃,我們的價值主張是“好吃、放心、便宜”。通過與商戶的合作,我們提供堂食與外賣服務,實現了線上線下聯動,旨在爲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餐飲體驗。

在業務佈局方面,七鮮美食MALL是京東在本地生活這個領域的一個新的佈局。因爲京東做品質外賣是長期的計劃。目前,我們正在邀請高品質餐廳加入京東外賣平臺,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實體餐飲業,通過美食MALL的形式,推動整個餐飲行業的品質升級,讓消費者感受到餐飲行業的變化。

京東佈局七鮮美食MALL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還是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目前參與這個行業,對品質,對美味的訴求增強,而且行業裡頭來說大餐飲其實是越來越難做的,但是實際上我們的大衆餐飲整體市場還是非常不錯的。再加上京東有整體的供應鏈協同的優勢,所以京東決定入駐到實體餐飲的事情上來。再加上京東過去幾年做以實助實的事情,我們希望能幫助更多的餐飲企業在京東的平臺上發展得更好。

Q2:京東外賣目前達到的成績是否超越管理層預期,接下來還會保持高速增長狀態嗎,未來的規劃如何?

許冉:京東外賣推出100多天,最近公佈日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這個成績遠超我們的預期。我們之所以進入這個行業,是因爲發現餐廳商家、騎手和用戶三個端口都有痛點。事實上,外賣這個賽道很寬廣,可以容得下多個平臺。

如果一個行業是壟斷的,並不代表這個行業沒有內卷,其實它卷得非常厲害:外賣行業過往的內卷,卷流量、卷補貼、卷騎手算法,核心就在於市場集中度過高,京東的入局正在有效改變外賣行業一度極限“卷商家”“卷騎手”“卷消費者”的“內卷式”競爭,是可以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的。總之,外賣訂單量的確是遠超我們的預期。同時我們在產品能力和用戶體驗上,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劉總(劉強東)在之前的活動上提到“京東做外賣是認真的。”我們的確非常認真,這個事情我們從第一天就想的很清楚,我們要走品質外賣的路線。接下來我們的戰略方向不會改變,會堅定地沿這條路走下去。

更重要的是,我們做外賣業務有很多創新舉措:一是,行業首創了帶LBS定位的視頻驗真功能,商家在入駐時必須上傳帶門店LBS定位的一鏡到底視頻,給到平臺審覈線下經營場所的真實性。最近我們也上線了騎手上傳GPS定位功能,外賣騎手取餐位置與商家營業執照上的註冊地址的二次覈對,通過技術化的手段,排查無證或套證行爲。從而杜絕幽靈外賣。二是,和監管部門數據交互上,我們正在逐步和各省市監管部門建立商戶電子證照等數據接口對接,加強對商家證照覈驗和管控的能力。三是,向騎手、消費者和媒體發起全民監督。

綜合來看,做品質外賣,京東是認真的。首創行業最嚴准入標準,通過視頻驗真+全民監督+持續巡檢這套多重審覈機制,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質。讓更多好商家獲得更多流量和支持、實現好經營,讓純外賣店無處藏身。截至目前門店審覈通過率只有40%。下一步,我們會在前端向消費者展示商戶的線下環境圖和一鏡到底視頻。

我們也注意到了其他外賣平臺也在圍繞品質外賣,針對自身的服務和產品做出了改進。我認爲這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正如我之前所說,多一些競爭的話會讓行業更加健康地發展,讓消費者吃的更放心,同時讓那些真正用心去做品質餐食的商家可以經營的更好。所以我們的戰略方向不會改變,而且我們並不追求短期的經營目標,比如一定要在短期內實現多少的KPI,或者達到多少訂單量。我認爲這些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對於我們而言,我們想做的是長期的、可持續的生意,所以短期的經營結果對於我們來講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目前,京東外賣全職騎手已突破12萬人,比原計劃達成時間大大提前。由於訂單增長大幅超出預期,二季度末全職騎手將超過15萬人。

此外,訂單飽和度的提升也意味着收入水平的提高。5月份,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的人均月收入已經接近1.3萬元,比他們加入全職騎手前的收入平均提升了60%以上。這個收入也比其他外賣平臺的高頻跑單騎手要高出近30%,比收入最高的那檔騎手還高。如果再算上公司爲其全額繳納的五險一金的話,全職騎手整體收入要比其他平臺的高頻跑單騎手高出近50%。

Q3:對於京東外賣的首個618有怎樣的預期?外賣業務協同效應如何?

許冉:首先,讓我們來談談618。大家應該都知道618的來源,這是我們京東的司慶。當前所有的電商平臺都把618做成全民購物促銷的節日也很好。我們自己內部很多非常重要的活動或者說業務開業的時點,會盡量選擇在618前後,因爲這樣可以大家一起推廣,比較有氛圍和協同效應。

第二個是帶電品類增速,因爲一季度財報大家已經看到了,大家看到我們一季度重新回到高速增長的軌道上,其實那會外賣還沒有特別大的發力,因爲我們外賣真正開始發力是從3月中下旬開始,到4月份、5月份訂單量激增。所以,首先本來我們集團的增長勢頭就挺好,不僅僅是帶電品類,非電品類也在快速增長的軌道上。

外賣與電商的協同效應也正在顯現。首先是,高頻場景反哺低頻消費:外賣是典型的高頻需求,通過外賣業務增加用戶打開京東App的頻次,可提升用戶黏性,進而帶動超市、日用品等中頻消費與上述低頻消費。其次是,提頻即時零售:外賣業務與京東秒送同在一個場域內,從京東App頂部秒送入口進入後,品質外賣左側爲自營秒送,右側爲超市便利,在泛即時消費的場景下,有利於增加用戶觸達頻次。隨着外賣業務快速獲得市場認知,能夠助力京東快速提升即時零售業務的心智認知。其三是,同城物流/倉儲能力複用:京東本地倉儲能力、達達130萬騎手網絡、前置倉模式等能力,可複用在外賣業務上,形成基建的複用,同時攤薄前期建設成本。對全職騎手,基於京東物流一線員工管理的能力和經驗,實現一體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實際上,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們的產品正在逐步提升產品能力,雖然我們尚未刻意進行這種交叉推廣, 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了非常天然的交叉購買結果。因此,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很高。目前,我們的產研團隊和營銷中心都在努力推出新產品,並希望能更大力度地推動用戶的交叉購買。我們認爲,這將對我們的電商業務產生相互促進的作用,並且這種協同效應尚未完全釋放出來。

此外,京東集團其實並不認爲自己是一家純粹的互聯網公司,我們是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公司。所謂以供應鏈爲基礎,對我們來說是數實結合。就比如我們的員工數量有七十餘萬人,這顯然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的規模。劉總(劉強東)從創業之初,就希望公司不僅給股東創造價值,給員工提供就業機會,也應爲社會創造價值。因此,我們對偏實體類型的業務一直頗感興趣,並致力於此,而不僅僅是爲了企業盈利。

所以今天我們做外賣,不僅僅是爲了商業利益,我們旨在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幫助商家更好地運營。商家與我們平臺合作,無論是七鮮美食MAL還是其他商品,他們都能實現良好的盈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同時也爲股東創造了價值,並吸引了流量和用戶,形成良性循環。最終,這將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劉總(劉強東)有個“三毛五理論”,即每賺取一塊錢,都要將其部分利潤分配給員工,同時也要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共享利益,我們希望達成一個多贏的局面,大家共贏纔是長期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Q4:京東外賣補貼力度非常大,現在是否處在一個規模換利潤的窗口期呢?將來會不會逐漸地退出高補貼場景?

許冉:補貼不一定能換來規模。最終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產品用戶體驗是否足夠好。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用戶的粘性並擴大業務規模。因此,在早期階段,我們需要採取各種方式來推廣我們的業務,讓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會用優惠劵的方式來吸引新的用戶。我們的確也看到了外賣業務的復購率非常高,用戶的轉化率也非常好。

從長期來看,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業務,並最終成爲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京東並不追求在單一行業超過整體行業的高利潤率。實際上,我們希望維持一個相對合理,甚至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率。這樣做的目的是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共贏的關係。

Q5:如今京東外賣全職騎手規模已突破12萬,爲騎手繳納五險一金這種政策是否會對商家、消費者利益造成擠壓?

許冉:事實上,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計算。比如,估算一名員工每月需要繳納的五險一金。從長遠來看,首先我認爲京東是一個可以承擔的平臺。

其次,我們確實認爲這件事對社會具有極高的價值。這也體現了我們京東的經營底線,並不是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成本,大家無法承擔。

第三, 這確實能夠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我認爲這將形成一個健康的正向循環。騎手更加快樂,用戶就會產生更多的復購,爲平臺帶來更多的訂單,進而提高我們的效率並實現更好的規模效應。因此,我們希望創建這樣一個正向循環。京東一直以來的策略是,儘管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成本可能稍高,但我們通過算法、通過技術優化來彌補這些成本,確保我們的整體競爭力。

我想進一步補充的是,我們不會把給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看成是額外的成本或負擔,這本來就是一家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這不是一個額外的成本,而是一個企業的底線。京東能與全職騎手全部簽訂勞動合同,爲他們繳納五險一金並承擔所有成本。所以,其他平臺與高頻騎手簽署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就會導致平臺虧損,是一個僞命題,它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法律問題。事實上只要看下他們的利潤和爲這些高頻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成本,稍微做一下算術題就知道,這是一種爲逃避責任開脫的藉口。

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京東率先與全職騎手簽署勞動合同、全額足額繳納五險一金,這些舉措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更多平臺企業開始重視和跟進騎手社保保障。在推動外賣行業“反內卷”上,京東不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