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惠:商保將成爲創新藥械多元支付的重要力量 2035年商保貢獻率有望達44%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提升健康保險服務保障水平。擴大健康保險覆蓋面。豐富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形式,推動就醫費用快速結算。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應用納入保障範圍”。

近日,在“商保藥械目錄與惠民保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中國太平洋人壽原董事長、保險服務生態網絡(ISE)發起人徐敬惠表示,商業保險將成爲創新藥械多元支付的重要力量。

對於未來,徐敬惠預測,到2035年,商保貢獻率有望達到44%,個人自費負擔將大大降低,預計將從49%降到20%左右,同時,基本醫保壓力也將大大緩解,預計將從44%降到36%。

他指出,我國的多元支付機制以市場化運作的商業健康險爲主,但佔比亟需提升,目前商保佔比僅爲7.7%,個人負擔佔比49%,醫保佔比44%。惠民保在創新藥械整體支付規模佔比太小,僅爲1%,而提升商保支付貢獻率是將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在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方面,徐敬惠表示,加強政策協同和產業融合是其重要保證。

徐敬惠表示,商業健康險需遵循保險基本規律,與基本醫保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良性互動機制。社會保險強調社會共濟與政府兜底,商業保險依賴市場機制與個體責任。社會保險是國家治理工具,商業保險是市場金融工具,兩者需互補構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但其運行的底層邏輯截然不同。此外,商業健康險藥品目錄與基本醫保目錄定位不同,需明確定位和劃清邊界,實現政策協同,發揮商業健康險的保障優勢。

“社商之間明確定位和劃清邊界是爲了更好的達到政策協同的目的。”徐敬惠表示,清晰定位後,兩者政策可有效銜接,發揮商業健康險的保障優勢,填補基本醫保空白,滿足多層次醫療保障需求。

同時,徐敬惠指出,政策協同有助於解決商保在籌資端的瓶頸,包括與產品研發、定價和理賠有關的“數據共享、系統對接、藥械進院、處方流轉、DRG政策豁免”等,推動創新藥械的可及性與產業升級。

此外,徐敬惠表示,商業健康險藥品目錄是連接藥企與保險公司的關鍵紐帶,商保成爲創新藥械最大支付主體。商保通過特藥(如惠民保)、帶病體保險等與藥企合作,構建風險共擔機制,縮短創新藥進院週期,推動藥械可及性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