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誤導性營銷宣傳頻發,多家證券投顧機構遭監管點名

因存在誤導性營銷宣傳、直播賬號不規範等違規行爲,黑龍江證監局近日對黑龍江省容維公司數據程序化有限公司(下稱“容維公司”)出具警示函,並要求其3個月內完成整改並提交整改報告。

這已是容維公司今年第二次收到監管罰單,今年4月,該公司因向監管報告員工在職情況時存在虛假陳述,被黑龍江證監局罰款3萬元。

近年來,證券投顧機構誤導性營銷、員工無證上崗等問題頻發。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7月23日,今年以來已有近40家證券投顧機構收到監管罰單,其中超過六成均涉及虛假或誤導性營銷宣傳。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證券投顧機構頻繁因虛假、誤導性宣傳違規,主要原因包括利益驅動、合規意識薄弱、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等。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需要行業機構通過提升自身的專業投資服務能力來獲客,加強公司合規管理,同時對違規行爲從嚴監管,提高違規成本,創新科技監管手段等。

容維公司年內兩次被罰

繼報送含有虛假陳述的文件後,容維公司又因誤導性宣傳、直播賬號使用不當等違規行爲被罰。

根據黑龍江證監局近日披露,容維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部分員工對服務能力進行誤導性的營銷宣傳;二是新媒體平臺直播賬號使用管理不規範;三是個別高管人員離職後未向監管部門報告。

爲此,黑龍江證監局對容維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要求容維公司在收到警示函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整改工作並向監管提交書面報告。

公開信息顯示,容維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持牌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總部位於哈爾濱市,業務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是國內專業從事證券大數據分析和處理、算法開發研究及機器人自動交易系統開發、AI智能數據系統開發等業務的數據算法服務商,該公司的資本實力、業務體量、用戶規模等在行業處於上游。

今年4月,容維公司還曾因報送監管的文件存在虛假陳述被罰款3萬元。根據黑龍江證監局此前披露,在監管調查中,容維公司4次向黑龍江證監局提交情況說明時,對員工黃某琴、劉某、楚某及葉某生的在職情況進行了虛假陳述。

在2023年至2024年期間,容維公司先否認黃某、劉某、楚某爲該公司員工,後又確認黃某、劉某爲該公司安徽分公司員工,並確認葉某生爲該公司上海分公司員工。

經黑龍江證監局調查,劉某、楚某爲同一人,而葉某生並非容維公司員工,且存在冒用他人執業證書的情況。

黑龍江證監局認定,容維公司的行爲構成向證券監管部門報送的文件、資料有虛假陳述或重大遺漏的違法行爲,因此決定對其處以3萬元罰款。

近段時間,除了容維公司,還有成都匯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匯陽”)、四川大決策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下稱“四川大決策”)因存在誤導性營銷宣傳被監管採取責令改正措施。

根據7月11日四川證監局披露,成都匯陽合規管理機制不健全、提供投資建議缺乏合理依據、存在誤導性營銷宣傳的情形;四川大決策同樣存在公司合規管理機制不健全、未向客戶完全履行告知義務、存在誤導性營銷宣傳的情形。

虛假、誤導性營銷宣傳頻現

近年來,證券投顧機構誤導性營銷、員工無證上崗等問題頻發,年內已有數十家投顧機構遭監管“點名”。

根據證監會披露,截至6月底,共有78家持牌證券投資諮詢機構,有24家機構被採取暫停新增客戶監管措施。

另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7月23日,今年以來已有近40家證券投顧機構收到監管罰單,這意味着有半數投顧機構均存在違規行爲。

從違規原因來看,投顧公司因涉及虛假及誤導性營銷宣傳、承諾或暗示收益被罰者居多,同時無資質人員開展投顧服務、直播違規薦股等也較爲普遍。

比如,北京天相財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下稱“天相投顧”)及其分公司今年以來已收到3張監管罰單,其中該公司山東分公司被山東證監局採取暫停新增客戶3個月的監管措施。

根據監管披露的信息,天相投顧在人員管理方面,部分人員無資質展業;營銷行爲方面,存在承諾收益,使用誇大、誤導性表述,運用部分個股過往業績進行展示宣傳,未在宣傳環節向客戶說明所提供產品侷限性;提供服務方面,部分投資建議無合理依據、未向客戶說明投資建議依據來源、未進行風險提示;內部控制方面,部分產品審覈流程虛設。

再如,包括股掌櫃證券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杭州頂點財經網絡傳媒有限公司、江蘇百瑞贏證券諮詢有限公司(下稱“江蘇百瑞贏”)等多家投顧機構均存在直播業務開展不規範問題。

以江蘇百瑞贏爲例,該公司在業務推廣過程中,營銷人員運用客戶盈利案例、展示客戶稱讚感謝截圖、過往推薦股票的業績等開展營銷宣傳含有存在一定誤導性和暗示收益的內容。此外,通過直播開展業務推廣中合規管控不到位,個別員工未經報備自行開展網絡直播,並在直播過程提供涉及具體個股的投資建議等。

“證券投顧機構虛假、誤導性宣傳行爲的本質是爲了獲客。”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第一財經表示,由於行業競爭激烈,投顧營銷手段同質化嚴重,部分證券投顧機構則會嘗試通過“標新立異”的方式來引流,而這些引流行爲往往存在虛假、誤導性問題。此外,部分“臨時工”因表現力較強,更容易在互聯網上吸引用戶,證券投顧機構往往會被迫投用戶所好,忽視合規要求。

盤和林認爲,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鼓勵投顧機構提高自身專業投資服務能力,爲投資者提供真實、透明的歷史業績數據,依靠優質的服務能力吸引客戶。

一位資深證券從業人士則表示,一方面投顧機構需要創新服務模式,打破傳統薦股業務依賴,強化綜合服務能力;另一方面監管需要加強行業合規管理,針對通過社交平臺、直播等新手段營銷業態進行規範化管理,創新科技監管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