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免開胸 微創手術助高齡患者重生

修復二尖瓣閉鎖不全免開胸,導管微創手術助高齡患者重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75歲陳太太,長年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問題,近年來開始覺得容易呼吸困難,走幾步路就開始喘,還出現全身水腫、肺積水,住院檢查後發現心臟有雜音,患有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國泰醫院團隊使用免開胸的微創導管修補手術,成功減少婦人的二尖瓣閉鎖不全,目前恢復良好。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圖/國泰醫院)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說明,心臟內的「二尖瓣」結構就像一扇門,負責讓血液只朝左心房到左心室方向流動,當二尖瓣損壞,無法完全關閉,血液就會往回流,稱爲「二尖瓣閉鎖不全」,會讓心臟血流輸出不足,導致水腫、喘促、運動能力受限等心臟衰竭症狀,嚴重甚至會造成休克、影響生命。

心臟瓣膜疾病中,二尖瓣閉鎖不全約佔4分之1,其中真正獲得治療的病患,卻大約僅3成。二尖瓣閉鎖不全主要分爲原發性及次發性, 原發性閉鎖不全是瓣膜結構本身出問題,如鈣化、撕裂或脫垂,導致瓣膜關不緊;次發性閉鎖不全則是心臟其他部分有問題,如心肌梗塞或心室擴大,間接影響瓣膜的閉合功能。

蘇彥伯表示,陳太太因高齡和多種慢性病,傳統的開心手術風險太高,醫療團隊決定爲她使用「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也就是經導管治療的瓣膜修補技術,從患者鼠蹊部大靜脈放入一根導管,並將夾子送到心臟,利用經食道超音波和X光定位,將二尖瓣的前後葉夾住,改善閉鎖不全減少血液。

蘇彥伯說明,此微創手術不需打開胸腔,傷口小、恢復快,適合年紀大、多重共病症或心臟功能差的患者,相比傳統開胸手術風險低很多,手術成功率超過95%。而陳太太在手術後第二天,就能下牀活動,幾天後就順利出院,很少再出現不舒服症狀。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若患者瓣膜鈣化太嚴重,或瓣膜結構不適合夾合,就需要用其他方法治療。此外,目前健保並未給付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手術費用昂貴,也讓不少民衆卻步。

蘇彥伯指出,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蓬勃發展,國際上覈准使用的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有3種,而臺灣暫時僅有1種可使用。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微創治療讓原本不適合開刀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有成效良好的治療方式,在歐美也已經是廣泛運用的標準化治療,經醫師評估適合的患者,治療後往往都有很不錯的生活品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