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假設北捷十年自付650億 北市府:第一次公開承認砍預算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新版《財劃法》出現統籌分配款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邀請22縣市首長共商解決方案,討論公式錯誤、事權分配等問題。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15日)凌晨發文假設臺北市明年捷運建設要自付60億元爲例,蓋10年要付650億元,但統籌稅款暴增400億元,10年可以多拿4000億元,相信可以妥善規劃運用;臺北市政府副發言人蔡畹鎣回擊,李慧芝代表行政院第一次公開承認要砍臺北市650億元,市府與臺北市民完全無法接受。

卓榮泰上週五邀請22位縣市首長共商《財劃法》爭議,蔣萬安在會中表示,一般性補助款在性質上不同於計劃型補助款,長期以來都有固定的分配,公平公正公開,各縣市政府也纔能有所依據去編列年度預算。但115年臺北市所獲配的一般性補助款相較114年少了99.82億。少這100億,對臺北市政府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另外,8月29日北市接獲中央的一紙公文,對於臺北市捷運建設經費的補助項目被刪減了75% ,經過捷運局、主計處的試算 ,在這些捷運路網計劃完成前,原本中央已經覈定的補助經費將會少650億。蔣萬安希望政院能確認此事,不過政院在會中並未有任何迴應。

但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凌晨在社羣平臺公開發文,說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的影響,提及地方自治事權必須迴歸,以假設臺北市明年捷運建設要自付60億元爲例,蓋10年要付650億元,但統籌稅款暴增400億元,10年可以多拿4000億元,甚至退一萬步,8年也有3200億,相信可以妥善規劃使用。末了,李慧芝還說,北市還有269億歲計賸餘,一定能好好照顧市民。

據此,北市府副發言人蔡畹鎣則反駁,是政院要砍北市650億元,她強調,「市府與臺北市民完全無法接受。」

蔡畹鎣說明,市府以2026年數字推估2027年將新增鉅額負擔,其中包含「年度總預算案收支差短」171億元、「捷運建設116年度本市增加負擔款(含中央減少補助數)」182億元、「一般性補助款」較114年減少100億,共增加453億負擔,已大於統籌分配款增加的442億元。

蔡畹鎣反問,行政院難道自週六開會以來,直至週一凌晨終於搞懂自己砍了別人多少錢嗎?這650億大刀,李發言人或行政院爲何不在週六會中就坦白?蔣萬安會前公開喊話、會內再次要求政院給答案,行政院時隔近40小時後纔有答案,「是搞不清楚要砍地方多少錢、會前不用功?」

蔡畹鎣表示,蔣萬安公開喊話的「一紙公文將大幅刪減地方政府捷運建設的補助經費」並不僅限臺北,這張「紙」也同樣大刀砍向高雄等所有推動捷運建設的地方政府,「李發言人是想這一巴掌也打向了陳其邁市長臉上唷」。

蔡畹鎣抨擊,行政院「左手給、右手扣」的手法正持續變本加厲,繼違法統刪一般性補助款、惡修黑箱補助辦法以來,還將一向由中央支出的校園電費補助、公園路燈電費補助變要地方付,更連中央自己開出的租屋補貼支票,都甩鍋地方買單,這種中央不做、還好意思戲謔稱地方「一定能好好照顧市民」的半夜發文,相信社會大衆都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