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國難當頭 朝野勿再玩罷免算計

卓揆雖拋出共商國是及喊話團結,但民間團體5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臺灣真的不需要獨裁者紀念堂」行動,出席者高舉「大罷免」旗幟。(姚志平攝)

川普關稅戰一宣佈震撼全球,卓內閣4日記者會提出880億紓困策略,但相較於Covid-19國內紓困3800億,簡直九牛一毛。雖然卓揆拋出共商國是及喊話團結,然而朝野已無互信,在野黨不免懷疑又是另一出大罷免的算計。面對川普關稅議題,國民黨需謹慎應對;綠營也應坦然面對關稅困境,勿再與在野黨打迷糊仗,否則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殷鑑不遠。

清明連假前,立院朝野鬥法未曾歇息,民進黨持續霸佔議場,國民黨用盡全力批鬥。川普關稅宣佈後,朝野皆意識到「事情大條」,對外發言都趨於溫和,朝向共同面對國難前進,並對卓榮泰提出的共商國是正向看待。

但重點是,即使召開共商國是會議,卓內閣是否能提出有效方案。畢竟端看4日行政院記者會內容,除了880億、「我們來晚了」,看不到具體對策,其中提出的幾項政策,也被在野黨抓包,是拿過去的中長期計劃搪塞。更別提卓揆喊出的880億,規模僅是2023年編列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特別預算」3800億的25%。用塞牙縫的金額面對全球金融巨浪,簡直杯水車薪。

行政院過往推動大罷免不留餘力,頻頻率隊下鄉演講,現又提出880億這個不明所以的數字,不免讓人猜想,是否又是爲解決二階罷免連署困境所設下的陷阱?因此國民黨4日迴應媒體時,也相當謹慎,就怕在朝野對立的激化下,有人爲反而反,掉入圈套。

面對國難當頭,朝野本就應該團結,國民黨呼籲放棄大罷免雖有理有據,但也需要注意,別再只噴口水強化對立,僥倖認爲因應川普關稅問題是執政黨單方的責任。而執政黨爲發起大罷免的一方,也該放棄選戰考量,認真面對過去的準備不足以及接納在野黨的提議,倘若再不團結,臺灣恐將社稷傾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