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執政黨一手大包裹 一手大罷免

行政院長卓榮泰28日說明4100億元特別條例案的用途。(趙雙傑攝)

美國總統川普對臺祭出32%高關稅,雖給了90天過渡期,但賴政府除了宣示一連串滿足美方要求的作爲,至今未提出完整的國內產業因應策略,卻一手把總預算未通過項目包裹到特別預算,另一手持續搞大罷免,想趁亂硬逼在野黨埋單。

美國宣佈對臺實施高關稅後,賴總統和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分別邀集產業界座談,但賴宣示的五大因應策略,從「零關稅」、擴大對美採購、加碼赴美投資、排除洗產地,到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全都站在美國立場思考。

至於如何協助國內產業度過危機?除了賴總統強調國內產業極具韌性,行政院也祭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宣稱要透過企業金融支持、撥補臺電等方式,降低國內產業經營成本。

但從特別預算編列項目來看,實際用在因應關稅衝擊對策的只佔2成多。以撥補臺電爲例,臺電虧損是長期問題,漲電價也無關川普,當初在野黨刪、凍補助臺電預算,是要督促政府調整能源結構,政院卻利用因應對等關稅名義「借屍還魂」,還偷渡多項總預算被刪項目,包進特別預算。

民進黨很清楚在野黨不可能「囫圇吞棗」全接受,但只要在野黨敢刪,就可重演行政院濫編總預算、再將刪、凍罪名安在在野黨頭上的模式,再冠上「阻撓國內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罵名,加強罷免力道。

府院黨不斷製造朝野衝突對立,既強化大罷免的合理性,也轉移執政無能的焦點。但426凱道25萬人民怒吼,賴、卓和民進黨近期民調大幅下滑,都顯示人民對當前政治紛擾已相當不耐。

國內產業危機迫在眉睫,執政黨應少些政治算計,多着想臺灣經濟前途。卓揆昨拜會立院,雖人前笑容滿溢與在野黨握手,但一手大包裹、一手大罷免的政治操作,實顯露人後正磨刀霍霍、準備痛下毒手,執政黨難道當人民都是傻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