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石破錶態不辭 擴大執政聯盟

日本參議院20日改選,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在東京自民黨總部談及選情,表情顯得相當沉重。(路透)

日本執政聯盟自民、公明兩黨面臨重大挑戰。根據出口民調,即使計入非本屆改選席次,執政聯盟仍確定跌破過半的125席門檻。首相石破茂雖已表態無意辭職,卻無法避免聲勢下滑,且黨內檢討聲浪增強,腹背受敵之下執政必將更爲艱難。媒體預測未來可能出現4種走向,分別爲首相續任但處於少數執政、擴編執政聯盟、政權更迭、首相最後不得不辭職由自民黨選出新領袖。

參院選後不需舉行首相指名選舉,因此即使自公兩黨失去過半席次,石破仍可繼續執政。但席次大減必然削弱民意基礎與政策推動力,需要依賴在野黨支持才能通過法案與預算案。出口民調顯示自民黨可能僅有27至41席,黨內壓力顯著升高,一位不具名的前閣員向NHK表示「自民黨已在衆院、東京都議會、參院三連敗,石破應該負責」。

爲了確保國會運作穩定,自民黨與公明黨可能尋求與政策立場較接近的在野黨如國民民主黨、日本維新會展開合作,建立新的聯合執政體制。歷史上亦有先例。1998年小淵內閣在參院未過半後,與自由黨、公明黨先後合作,擴大執政基礎。石破接受富士電視臺訪問時表示,「我們很可能會探索能夠迅速給出明確答案的政治形態」,顯示他對擴編持開放態度。

若在野陣營能團結合作,將有可能透過內閣不信任案推動政權更替。憲法規定,衆院一旦通過不信任案,首相必須在10日內辭職或解散國會。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表示,一旦執政聯盟失去參院過半,他將推動廢除臨時汽油稅法案,藉此匯聚在野勢力共識,爲組閣鋪路。

野田進一步指出,只要在政策上取得最低限度一致,即有機會整合在野聯盟,這將是自民黨自2021年以來首次面臨主導權全面流失的可能。

最後,若選舉失利導致政治責任壓力過大,石破仍然有可能選擇主動辭職,屆時自民黨也可能改選,由新任黨魁出任首相,潛在候選人包括前次的對手高市早苗、小泉進次郎、林芳正等多位黨內大將。

不過,即便新首相上任,若無法取得參衆兩院多數,少數執政的困境仍將延續,政權穩定性持續受質疑。回顧歷史,1989年宇野宗佑與1998年橋本龍太郎皆在參院敗選翌日辭職,2007年安倍晉三雖試圖續任,亦於選後兩個月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