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核能商轉要再5年 清大學者稱「臺灣無法等」呼籲延役核三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與前立委陳學聖今(1)日舉行網路節目,邀請葉宗洸、臺電前核能安全總稽查王琅琛與談。葉宗洸並歡迎民衆申請紀錄片《新核能時代》播映。(李侑珊攝)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上週六在民進黨全代會提到「新式核能願意與世界共行」,此番言論引發外界關注賴政府是否啓用核能。隨着美國總統川普大力推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核電設施,並預計2028年上線,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指出,按美方計劃SMR商轉也要到2030年,臺灣採購只能向美國購買,因此還得再等5年,不過當前供電吃緊,已無等待的本錢,應優先考慮讓剛停機核能機組延役,滿足用電需求,與降低臺電發電成本及虧損。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上週六公開批評綠能破壞生態、威脅農業與漁業,更出現特權亂象,有地方政府視爲牟利工具,「綠能對環境不友善,不能稱爲綠。」
葉宗洸肯定童子賢的說法,也提到一度光電就要5塊錢,並指出高雄大樹區和山裡51公頃的土地被開發爲太陽光電案場,裝置容量僅7萬瓩,年發電量約爲0.9億度,僅佔去年全臺總髮電量2886億度的約1/3000,且太陽能僅白天供電,晚上電力歸零,爲此破壞大片土地,而該地又位於山坡地,一遇大雨恐遭黃土沖刷,犧牲的都是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
葉宗洸補充,此案曝光後,高雄市政府雖迅速表態要廢止該案,但已進入第二期開發,第一期已運轉發電,對山林環境的破壞已難挽回,呼應童子賢所言「愧對綠能」一說。
葉宗洸也提出數據,從近5年全臺能源結構變化可看出,再生能源難以補足核能缺口。2020年火力發電佔比82.88%、核能11.23%、再生能源5.42%;2024年火力發電83.16%、核能4.22%、再生能源11.55%。數據顯示核電缺口遠超過再生能源增長幅度,無法相互抵銷。
對於將於8月底舉行的核三廠延役公投,外界關注此案是否能順利過關,「能源已走到不歸路,大家應該要出來支持」。他直言,目前臺灣整體供電狀況非常吃緊,行政院及經濟部卻不斷透過記者會向外界表示不缺電,試圖粉飾太平,今年雖規畫新增4部燃氣機組,但如興達電廠新一號機原定年初商轉,仍處於試運轉階段。
而就臺電財務狀況,葉宗洸指出,虧損問題嚴重,累積虧損超過4500億元,並非單純經營不善所致,而是整體能源政策出現結構性問題。他指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天然氣價格飆漲,即便近期回跌,幅度有限,使得天然氣發電成本依舊居高不下,進一步加重臺電財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