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建構韌性戰略 中華電信打造「海地星空韌性網路」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區域地緣政治風險日益升高,臺灣作爲印太安全鏈核心節點,建構高韌性、低延遲且自主可控的通訊體系,已成爲現代數位國防的關鍵要素。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在受訪時表示,中華電信積極推動「海地星空韌性網路」布建計劃,從海纜、微波、衛星、光纖到行動網路,全面強化戰時與災時下的網路韌性,鞏固國家數位安全的基礎。
因應臺海衝突風險以及極端氣候等威脅,賴清德總統多次強調國防安全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等概念。主軸之一的「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在資安及國安的網路時代,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爲電信產業龍頭,簡志誠指出,中華電信正全方面提升我國的通訊網路韌性。
目前中華電信已完成九條國內離島海纜建置,預計明年新增兩條至11條,並與國際夥伴合作打造逾十條多路徑國際海纜,有效分散單點毀損風險;另以50座以上山頂微波站與離島多路徑微波鏈結,建構光纖中斷時的備援通道。
在太空通訊佈局方面,中華電信已與多家國際低、中、高軌衛星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引入英國OneWeb、亞馬遜Kuiper、加拿大Telesat等戰略伙伴,並投資於具自主運營權的高軌衛星,打造全國唯一「主權衛星」,可於戰爭、地震等極端狀況下維持國土通訊不中斷。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表示,通訊韌性早已不再是單純技術問題,而是國防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核心命題。延續賴清德總統所成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基礎設施、電信、網路安全的關注,從網路韌性就是國防安全的觀點出發,協助國家在極端情境中持續保持政府決策、災防管制與社會訊息流通的能力。
中華電信也與國際IOWN全球論壇合作,率先完成全光網路概念性驗證,與日本NTT成功試通臺北—東京3000公里超高速傳輸,爲未來AI與6G應用奠定軍民雙用基礎通訊能力,並進一步拓展臺灣在國際雲端與資料運算戰略中的地位。
全球認知作戰與數位戰愈趨激烈,中華電信以科技實力與產業鏈整合能力,打造「海地星空」爲本島與離島、陸地與太空、技術與戰略的多層通訊防線,成爲強化臺灣整體防衛戰略韌性的中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