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專欄》美元霸權 最後十年
十年內美元將失去全球唯一主流貨幣地位。(示意圖/Shutterstock)
本週,美國國會通過簡稱《天才法案》(GENIUS Act)的《穩定幣法案》。財長貝森特相信,在未來幾年內,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將可爲美國國債創造2兆美元規模的潛在買盤,從而鞏固美元的國際地位。
上月底,大陸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就在一項論壇中發言,認爲美國正試圖用穩定幣開啓「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第三階段。從二戰後的黃金到石油美元,到今後的穩定幣,都是以維護美元全球霸權地位的考量。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新科技,貌似「去中心化」,實則是以法律規範達到「強中心化」的目標。因此,即使中國大陸境內禁止加密貨幣的投資,但也透過香港涉足數字資產的領域,並在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最快在8月就即將問世港元穩定幣。
所以,即使美元穩定幣希望能爲美元霸權續命,但也加速各地各幣種的多極化競爭,例如除香港外,歐盟、新加坡也在積極佈局本幣穩定幣。跨境支付的「去美元化」仍然是難以逆轉的趨勢。何況,美元穩定幣目前規模2600億美元,就算未來五年成長到2兆美元。然而美債目前高達36兆美元,近年還以每年增加3兆美元的速度擴張。穩定幣能帶來的美債買盤,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因此,解鈴還需繫鈴人。美元信用的關鍵在財政赤字造成的國債規模膨脹,如今每年僅利息支出就超過1兆美元,甚至超過國防軍事預算的開支。美國債務的不可持續性,引發不少外國央行的關注,減少對美債的購買,也形成債息居高不下的惡性循環。
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最近在多個訪問中,不斷強調「十年內美元將失去全球唯一主流貨幣地位」的觀點。他的同事們大都認爲美元霸權還有幾十年的光景,但他從美元體系結構性缺陷、美國政策失當及全球政經格局變革的綜合分析,預判美元霸權已進入最後十年的黃昏階段。
首先,美國經濟的全球佔比不斷降低,目前5.4兆美元的貿易規模僅佔全球65兆美元的11%左右。並且在新能源、太陽能、電動汽車等領域也失去科技領先優勢。展望未來,美元在跨境貿易的重要性還會逐漸下滑。
其次,美元「武器化」加速信任崩塌。薩克斯教授指出,美國頻繁將美元作爲外交脅迫工具(如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暴露了美元資產的政治風險。這種「武器化」操作違反國際法,迫使各國重新評估美元儲備的安全性。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從2003年的67%驟降至最近不及5成,反映央行加速分散儲備。
今年開始,美元的政治風險又加上了關稅動盪與法治危機。川普對全球多國徵收「解放日關稅」,引發貿易體系分裂,削弱美元作爲穩定貿易媒介的功能。此外,川普干預聯準會儲獨立性、威脅沒收他國資產等行爲,破壞美元依賴的法治根基,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國製度的信任。
此外,美元結算體系的霸權地位,還受到技術革新與數位貨幣的衝擊。現有的SWIFT系統既昂貴又費時。薩克斯觀察,新興經濟體正通過系統性合作削弱美元壟斷地位。例如中國與巴西、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多國簽署本幣貿易協定,而中東、東盟、拉美國家紛紛跟進(如巴西與阿根廷研議共同貨幣)。各國央行善用科技的多邊數位貨幣橋(如mBridge),讓中國、阿聯酋、泰國等搭建跨境央行數位貨幣(CBDC)網路,實現3秒跨境支付,交易成本大幅下降60%,直接挑戰傳統的SWIFT美元體系。
美元衰落是「自毀長城」與全球覺醒的必然 。薩克斯教授認爲,雖然美元不會徹底崩潰,但將從唯一霸權降級爲多極之一。美國濫用貨幣特權加速了信任危機,而技術革新與新興國家合作提供了替代路徑。儘管美元流動性優勢短期難被超越,但十年內其「唯一主流」地位的終結,將是全球權力再平衡的必然結局。
其實薩克斯教授還忽略了個關鍵因素,那就是美國以國安爲由採取的「中國行動計劃」、以及限制留學生及工作簽證等封閉政策,使美國高等教育正逐漸失去對全球菁英的磁吸力量。這將逐漸侵蝕美國學術與科技領先,從而影響長遠的國家實力,以及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
(作者爲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