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權 最後十年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本週美國國會通過簡稱《天才法案》(GENIUS Act)的《穩定幣法案》。財長貝森特相信在未來幾年內,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將可爲美國國債創造2兆美元規模的潛在買盤,從而鞏固美元的國際地位。
上月底,大陸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在一項論壇中發言,認爲美國正試圖用穩定幣開啓「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第三階段。從二戰後的黃金到石油美元,到今後的穩定幣,都是以維護美元全球霸權地位的考量。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新科技,貌似「去中心化」,實則以法律規範達到「強中心化」的目標。因此,即使中國大陸境內禁止加密貨幣的投資,但也透過香港涉足數字資產的領域,並在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最快在8月就將問世港元穩定幣。
所以,即使美元穩定幣希望能爲美元霸權續命,但也加速各地各幣種的多極化競爭,歐盟、新加坡也積極佈局本幣穩定幣。跨境支付的「去美元化」仍然是難以逆轉的趨勢。何況,美元穩定幣目前規模2600億美元,就算未來5年成長到2兆美元,然而美債目前高達36兆美元,近年還以每年增加3兆美元的速度擴張,穩定幣帶來的美債買盤,恐怕杯水車薪。
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薩克斯最近在多個訪問中強調「十年內美元將失去全球唯一主流貨幣地位」的觀點。首先,美國經濟的全球佔比不斷降低,目前5.4兆美元的貿易規模僅佔全球65兆美元的11%左右。在新能源、太陽能、電動汽車等領域也失去科技領先優勢,美元在跨境貿易的重要性還會下滑。
其次,美元武器化加速信任崩塌。薩克斯指出,美國頻繁將美元作爲外交脅迫工具,暴露美元資產的政治風險。這種「武器化」操作違反國際法,迫使各國重新評估美元儲備的安全性。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從2003年的67%驟降至最近不及5成,反映央行加速分散儲備。
今年起,美元的政治風險又加上關稅動盪與法治危機。川普徵收解放日關稅,引發貿易體系分裂,削弱美元作爲穩定貿易媒介的功能。此外,川普干預聯準會獨立性、威脅沒收他國資產等,破壞美元依賴的法治根基,動搖國際信任。
美元結算體系的霸權地位,還受到技術革新與數位貨幣的衝擊。現有的SWIFT系統既昂貴又費時,薩克斯觀察,新興經濟體正通過系統性合作削弱美元壟斷地位。例如中國與巴西、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多國簽署本幣貿易協定,而中東、東盟、拉美國家紛紛跟進。各國央行善用科技的多邊數位貨幣橋,讓中國、阿聯酋、泰國等搭建跨境央行數位貨幣(CBDC)網路,實現3秒跨境支付,交易成本大幅下降60%,直接挑戰SWIFT美元體系。
美元衰落是自毀長城與全球覺醒的必然。美國濫用貨幣特權加速信任危機,而技術革新與新興國家合作提供了替代路徑。儘管美元流動性優勢短期難被超越,但十年內其「唯一主流」地位的終結,將是全球權力再平衡的必然結局。(作者爲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