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能鞏固美元霸權?
(圖/美聯社)
6月17日美國參院通過「天才法案」(GENIUS Act)規定發行穩定幣需要有百分之百美元資產如現金或美債作爲儲備並納入監管。這意味着美國賦予掛勾美元的「美元穩定幣」如USDT、USDC等虛擬貨幣的合法地位,並鼓勵擴大發行。
依據貝森特財長的說法,首先是能提振美債需求。因爲發行美元穩定幣必須有百分之百的美元資產擔保,其中一部分是美債。因此發行量愈大,對美債的需求就愈高。筆者之前曾指出,決定美債價格的並不是聯準會(FED)的升降息,而是像所有商品一樣由供需決定。美債供給愈來愈高,需求相對不足,是美債價格下跌或漲不起來的原因。穩定幣可增加美債需求,有人因此視爲「美債救星」。
其次是維持美元霸權。這應該是主要目的。香港5月30日通過《穩定幣條例》,推動與港元掛勾的「港元穩定幣」,搶到頭香。這表示中方對穩定幣也有很高的興趣。國會快速通過天才法案顯示美國的急迫感。鼓勵擴大發行「美元穩定幣」是爲迴應國際「去美元化」趨勢,要從國際貿易角度切入美、中在虛擬貨幣上的競爭來理解。
虛擬貨幣本質是具有價值的一串電子數碼。如果能瞭解支票、銀行本票是有價證券,就能瞭解虛擬貨幣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只不過前者是記載在紙張上,後者是記錄在網際網路上。隨着發行方不同主要有三種型態:各國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CBDC)、比特幣等非穩定幣、穩定幣。
CBDC的技術以大陸人民銀行發展最早也最成熟,中國大陸又是全球最大貿易國與商品製造國,所以最有資格挑戰美元的CBDC,就是數位人民幣。問題是目前人民銀行只在境外少數如巴黎銀行(中國)、花旗銀行、荷蘭銀行、英商渣打等銀行試點,進展緩慢。技術上沒問題,問題在地緣政治的考量。講白話就是美國正在與中國競爭,不希望看到各國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合作CBDC。
是的,穩定幣的「穩定」概念,就是相對比特幣的價格不穩定。穩定幣通常掛勾特定貨幣,美元穩定幣就是掛勾美元。透過百分之百的發行儲備,也就是發行1美元穩定幣,發行公司就要在她的儲備帳戶存進1美元,來實現任何時候買家都可以立即贖回等值現金。於是美元漲就跟着漲,跌就跟着跌,相對穩定。
因此美元穩定幣有數位人民幣的優點,沒有比特幣的缺點,又有國際貿易習慣用美元報價的優勢,對貿易商相當有吸引力。唯一的問題,是穩定幣爲私人企業發行的數位金融商品,並不是美國財政部或FED發行的數位美元,沒有主權貨幣的擔保。所以它不像數位人民幣和人民幣能完全等值兌換,而是像所有商品一樣由供需決定價格。換句話說,如果失去信用出現拋售潮,價格將與美元脫鉤而暴跌。
天才法案的重要性,並不在於要求穩定幣發行公司要有百分之百的發行儲備,關鍵在政府監管。政府監管,信用就大幅提高。所謂「天才法案」賦予美元穩定幣合法性,就在納入監管。
貝森特的說法是對的。國際貿易用美元穩定幣交易可以和比特幣一樣方便,但是用美元報價,能維持美元在國際交易媒介的地位,有效反擊「去美元化」趨勢,鞏固美元霸權。只是少了SWIFT的監控,國際貿易的違法交易將上升,恐怖活動也可能蠢蠢欲動。這是2019年美國反對「臉書幣」的原因。現在則願意用國土安全風險,來交換鞏固美元霸權。美國的此一時彼一時,正從側面說明,美債與美元的風險,其實比預期還要高。(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