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朝多元邁進 人民幣 挑戰美元霸權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加快,在主要貨幣中對美元霸權最具挑戰。圖/中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屆滿百日,既引爆全球關稅大戰,也對一向強調獨立性的美國聯準會指指點點,重創美元信譽。大趨勢而言,全球貨幣體系正朝向多元化演進,川普新政扮演導火線的角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因此加快,長期而言,在主要貨幣中對美元霸權最具挑戰。

專家表示,1971年佈列敦森林體系下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雖然瓦解,美元仍是獨霸全球的核心貨幣。除了源於美國自身佔全球GDP的比重極高,及金融交易規模等硬指標,也和獨立運作的聯準會、開放的貿易體系,以及牢不可破的地緣政治同盟息息相關。

但這行之有年的遊戲規則,自從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就改變了。關稅配合制裁的經濟政策陸續上路,使其和盟友漸行漸遠;美國的財政與金融前景亦令市場感到堪憂。不僅動搖國際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世界各國爲規避風險,去美元化的想法也陸續諸行動。

南華早報引述復旦大學金融學教授楊長江觀察,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貿易結算,但現在的重點,應轉向人民幣能否作爲避險資產,就中國人民銀行而言,這更是「人民幣應該抓住的機會」。

事實上,自2022年美歐聯手,對俄羅斯祭出金融制裁後,去美元化的討論就持續升溫。包含中國、巴西、南非和印度等多國參與的金磚國家(BRICS)會議,隨着參與陣容不斷擴大,提出金磚貨幣的計劃,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高度關注。

美方對此亦高度警覺,川普即強硬表示,不允許任何貨幣挑戰美元的地位,若BRICS推出金磚貨幣,美國將祭出高額關稅等手段予以遏止。由於情勢緊繃,今年輪值金磚國家主席國的巴西已表示,不會推動共同貨幣,但如何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仍被列爲年度的重要議程之一。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儘管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佔比,從2001年的72%降至2024年的57.8%,仍高佔半壁江山,遠高於排名第二歐元的19.83%,即使後勢頗受看好的人民幣,也僅微升至2.18%,均和美元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