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指定外賣平臺引爭議 管理和權益該如何平衡

01:44

“以前能在3個平臺點外賣,現在只能用學校指定的這一個,不僅優惠少了,配送費還漲了”,近日,西南大學學生在社交平臺的吐槽,讓“校園外賣指定平臺”話題迅速發酵。

根據學生反映,此前西南大學校園內的外賣配送並無平臺限制,師生可自由選擇。但從今年8月起,學校突然通知,外賣需通過指定合作平臺下單,由該平臺統一負責校園內的配送服務,其他平臺的外賣無法進入校園。

這一變化直接引發學生不滿。有學生比較了一下餐食費和配送費都較之前有不同程度上漲,送餐效率也並未提升,“還出現過幾次送錯宿舍樓的情況”。

面對質疑,西南大學於8月26日發佈通報,解釋此舉的核心目的是解決“校園外賣亂象”,保障學校秩序和學生用餐安全。

從通報內容看,學校的管理初衷有其合理性。但學生質疑的“壟斷”問題,同樣值得重視。校園雖屬於相對封閉的場景,但仍屬於市場範疇,學校指定單一外賣平臺違反了《反壟斷法》中關於 “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規定。

此外,遴選的過程是否公開透明?從目前信息來看,西南大學雖提到“公開遴選”,但未公佈遴選標準、參與平臺數量、評分細節等關鍵信息,這也讓“遴選公正性”存疑。

“外賣平臺爭議”,本質上是管理和服務之爭。“乾飯焦慮”也不是西南大學一家獨有。中國有數千萬在校大學生,他們用餐不是小事。

送餐方式可以不斷探索,送餐企業也可以細細琢磨,歸根到底,找到“管理效率”與“權益保障”的平衡點,才能讓校園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編輯: 秦揚軻

責編: 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