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五聚焦”科學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社區公平公正解決我們土地糾紛問題,壓在俺心頭多年的積怨終於消除了!”日前,當蕭縣錦屏街道王典社區趙女士和鄰居積怨3年的土地糾紛被社區幾位老黨員協調化解時,她如釋重負。而像趙女士這樣的事例,如今在蕭縣比比皆是。
近年來,蕭縣以打造“平安蕭縣”爲目標,以傳承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和“六尺巷工作法”爲抓手,聚焦全領域排查匯聚、全方位分析研判、全流程聯動調解、全方位會商研判、全流程聯動調解、全鏈條跟蹤服務、全覆蓋智能提效,大力推行“五全”工作法,不斷提升基層隱患排查處置能力,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既確保了矛盾糾紛排得出、化得了、聯得實、穩得住,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又全面築牢了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聚焦全領域排查匯聚,通過縱橫聯動及時發現基層隱患。該縣強化橫向聯通,充分發揮縣級綜治中心區域聯動指揮平臺功能,及時匯聚110、12345、信訪、法院、民聲呼應辦等渠道案件,收集整理基層矛盾信息;強化縱向貫通,充分發揮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基層樞紐平臺功能,壓實村(社區)“兩委”幹部、網格員排查責任,要求常態化開展進村入戶走訪摸排,做到“三必訪、四必清、五必到”,及時發現矛盾隱患並做好矛盾糾紛線索排查推送工作;同時安排各鄉鎮(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班子成員每週至少到村(社區)、網格接訪1次,收集羣衆訴求,確保各種矛盾隱患能及時發現。
聚焦全方位會商研判,通過機制落實推動問題有效處理。在充分掌握基層矛盾隱患的基礎上,落實“網格吹哨、多方聯動”機制,由包保縣領導統籌鄉鎮(街道)、部門力量,及時研究處置,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落實縣、鎮街、村社三級綜合研判會商調度機制,村級每週至少一次實地調度會商,鄉鎮(街道)每半月召開一次鎮村聯席會議,縣級定期開展調度研判,會商突出矛盾,對重大複雜、涉及多個部門的問題進行分級交辦,明確牽頭領導、責任部門、整改時限、整治措施,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處理。
聚焦全流程聯動調解,通過資源整合促進矛盾及時化解。積極依託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逐步搭建縣、鄉、村三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整合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專業行業調解、法律援助中心等力量,建立縣、鄉、村三級專業調解隊伍,牽頭開展矛盾糾紛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訴訟引導、代理訴訟等調處工作,將各類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端口前移,築牢矛盾糾紛處置防火牆,實現矛盾糾紛處置“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目標。縣領導定期帶隊深入26個鄉鎮(街道),面對面、點對點指導鄉鎮(街道)幹部工作方法、解決思路,確保基層治理工作有特色、有進度、有實效,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聚焦全鏈條跟蹤服務,通過包保回訪確保糾紛根本解決。建立全鏈條責任體系,縣委統籌制定《推進矛盾糾紛化解不出網格實施方案》,要求縣領導定期下沉檢查、現場辦公,鄉鎮黨(工)委調度研判,村(社區)黨組織統籌網格力量,形成上下貫通的責任鏈條。實施常態化隱患排查與閉環管理,對重點矛盾建立臺賬,落實包保責任和限期化解要求。實行“一事一回訪”制度,對已調處矛盾定期回訪,做好跟蹤服務,最大限度減少“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的發生,防止反彈升級,回訪率達100%。
聚焦全覆蓋智能提效,通過長效機制確保縣域長治久安。依託省綜治和網格化信息平臺實現全流程智能化動態管理矛盾糾紛案件,每日通過平臺自動跟蹤案件處置情況,推送時效提醒;每週對平臺內案件進行歸納總結,分享典型案件處理經驗;每半月開展數據化分析研判,實現問題早發現早處置;每月結合案件辦理情況,對案件進行分析研判和彙總,查找問題及不足,提出工作建議,形成工作分析研判報告,指導下一步工作開展。同時建立長效機制,構建縣委統籌領導、基層黨組織協同聯動,上下貫通、權責明晰的矛盾糾紛源頭治理體系和全覆蓋包保網格,確保各級黨員幹部到一線盡責、各方治理合力在一線凝聚、各處風險隱患在一線化解,從而實現縣域長治久安,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滿意度。
在多種舉措的加持下,2024年至今,該縣共排查矛盾糾紛549804件,化解矛盾糾紛547993件,化解率達99.7%,基本實現矛盾就地解決。
下一步,該縣將持續以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協調聯動爲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從源頭遏制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攜手共建平安、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張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