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髮局主席洪丕正:穩定幣別再“短線炒作”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遲悅 香港報道
7月16日,在香港金融發展局2024/2025年度年報發佈會上,香港金融發展局(FSDC)主席洪丕正表示,香港正處於“百年一遇”的範式轉換臨界點,必須與全球範圍內的機遇與挑戰主動對接。
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S. Kuhn)最早提出“範式”一詞,認爲當既有範式無法繼續爲解決問題提供有效路徑時,其權威將被削弱,進而觸發範式轉換(Paradigm Shift)。這一概念常被用於描述科研領域的重大突破——先顛覆傳統思維、打破舊模式,再取得成功。
“香港不滿足於守住現有地位,而是力爭在資本聯通、綠色轉型和數字革命三大前沿同時領跑,爲全球金融體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超級增值層’。”洪丕正指出,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全球格局正經歷多維度重構,香港應以多元化佈局適應世界“新常態”。
拓展新興市場
在投資市場“互聯互通”和產品多樣化方面,香港金融發展局副主席丁晨表示,2024年10月香港率先推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灣市場ETF。同年10月30日,中東首隻投資中國港股的ETF——Albilad CSOP MSCI Hong Kong China ETF在沙特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逾100億港元,其中95%用於投資南方東英MSCI港股通精選ETF。
據瞭解,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五項措施支持香港資本市場,包括拓寬“ETF通”合資格產品範圍、將“南向通”ETF中香港上市股票最低佔比門檻從90%降至60%,以及優化基金互認安排,這些措施爲內地投資者配置海外資產提供更大空間。
繼3月南方東英在亞洲首批推出九隻美股個股槓桿/反向產品後,5月28日,香港交易所推出南方東英三星電子每日槓桿(2x)產品及反向(-2x)產品,這是全球唯一追蹤三星電子的槓桿/反向產品。這些產品使投資者能在時區同步的市場中,以槓桿或反向工具捕捉韓國代表性股票的短期波動或對衝風險。
丁晨補充道,過去一年,香港金融發展局已與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的金融主管部門簽訂備忘錄。
在綠色與混合金融領域,香港金融發展局副主席馮華健指出,香港擁有逾千家、亦是全球最密集的單一家族辦公室網絡,其“NextGen”價值觀正驅動對混合金融、影響力投資的巨大需求;背靠內地八大行業(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國內民用航空)蓬勃發展的碳市場,香港正積極打造“境外碳信用樞紐”。
穩定幣不應“短線炒作”
6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發佈《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重申打造數字資產全球創新中心的決心。8月1日,穩定幣監管制度將正式落地。
洪丕正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已完成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ASP)發牌框架,“8月1日只是啓動日,並非一夜之間全面落地。”他強調,穩定幣不應該成爲市場的短期“炒作對象”,資產市場數碼化是場“持久戰”,投資者不應該對其抱有短淺的目光。憑藉法規、流動性及跨境場景優勢,香港可吸引全球發行人與持牌機構落戶、交易、託管,數字資產託管規則與穩定幣跨境使用場景將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於正在發生的全球資本配置結構性轉移,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表示,香港投資推廣署已促成多家企業“遷冊”至香港。未來香港將繼續把握窗口期,協助企業將總部或財資中心落戶,並推出人民幣風險管理、穩定幣等新型工具。
“香港不僅要‘守成’,更要引領‘下一章’。”洪丕正指出,相比新加坡等其他金融中心,香港的貿易體量、資本市場成交量等均居亞洲首位;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及直通內地市場的“對接平臺”。
香港金融發展局副主席韋安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作爲離岸資產中心,香港可借美元走弱之機,強化人民幣及多元貨幣風險管理功能,爲企業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服務,吸引全球資本配置香港資產。
面對餐飲、零售等消費行業短期承壓,洪丕正指出,香港經濟結構多元且以金融爲主導,IPO、保險、銀行及資產管理等業務仍保持增長,足以抵抗週期性波動。他透露,家族辦公室等私人資本持續看好香港,投資取向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