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談穩定幣監管:避免過度炒作、嚴防金融風險,牌照制度摘要將於下週公佈
7月2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發文再談穩定幣監管,強調需爲當前穩定幣市場的過度炒作降溫,並闡述了監管機構在穩妥、可持續原則下推動《穩定幣條例》落地的下一步舉措。他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將於下週公佈“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的摘要說明,詳細說明牌照申請的具體安排。
文章發佈於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網的專欄《匯思》中,該欄目由高層人員撰寫,闡述香港金融管理局一些重要的新政策及工作或公衆關心的其他事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這是自2022年年初以來,餘偉文第四次在《匯思》欄目中探討穩定幣相關話題。
穩定幣市場存在過度概念化和泡沫化趨勢問題
餘偉文指出,穩定幣作爲新興支付工具進入傳統金融體系有其積極意義,但必須警惕市場和輿論的過度炒作。他列舉了兩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一是過度概念化。餘偉文表示,圍繞穩定幣的討論容易集中於其對傳統金融特別是支付體系的顛覆作用,但是一旦要由虛入實,從概念和理論層面轉到應用場景和具體安排,就出現明顯落差。
據悉,目前已有數十家機構接觸香港金融管理局,有的明確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有的屬於初步探路性質。但大多僅停留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發展、提升外匯市場效率等願景層面,缺乏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落實計劃及風險管理能力。部分能提供應用場景的機構,自身又缺乏發行穩定幣的技術和風控經驗。餘偉文建議此類機構更務實的選擇是與其他持牌發行商合作,提供場景而非追求成爲發行主體。
二是泡沫化趨勢。餘偉文警示,近期市場對穩定幣概念存在過度亢奮情緒:“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本業與穩定幣或者數碼資產是否相關,只要宣稱有意開拓穩定幣業務即‘點石成金’,股價即應聲上漲、股票交易量大增之餘,公司知名度亦得以大大提升。”
他特別提醒投資者保持冷靜,並明確指出,香港金融管理局在《穩定幣條例》實施初期“充其量只會批出數個穩定幣牌照,換言之,失望者不在少數”。而即使獲得牌照,基於穩步發展的考慮和初期所需的資源投入,穩定幣業務對公司短期盈利的貢獻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近期已出現借推銷數碼資產和穩定幣進行詐騙的行爲。《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生效,依據條例,自生效日起,向香港公衆推廣任何無牌穩定幣均屬違法行爲。餘偉文呼籲香港市民提高警覺,嚴防受騙或誤觸法網。“這段時間如果有人向你宣傳推廣無牌穩定幣,必須保持警惕。”餘偉文提醒。
監管思路爲先嚴後穩,再適度放鬆
餘偉文強調,穩定幣的風險管控是國際監管機構的共同關注焦點,尤其是防止其被不法分子用作洗錢工具,特別是在跨境使用的場景。
而有着“央行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在6月發佈的年度經濟報告中,也用了不少篇幅強調防範穩定幣洗錢風險的重要性:“穩定幣作爲可靠貨幣形式存在不足,如果缺乏監管,會對金融穩定和貨幣主權構成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認爲,穩定幣未能通過構建未來貨幣體系所需的三項關鍵測試,即貨幣的單一性(按面值接受支付)、彈性(及時履行義務,防止僵局)和完整性(防範金融犯罪),因此無法達到成爲貨幣體系支柱的要求(參見每經網《“潑冷水”!BIS報告觀點:穩定幣在三項關鍵測試中表現不佳 恐難成未來貨幣體系核心》)。
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將以穩健監管維護良好聲譽。餘偉文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在《穩定幣條例》通過後,已迅速就監管和反洗錢兩份指引徵詢市場意見。目前正根據反饋進行適當調整,爭取在7月底公佈最終指引。
按預期,最終的定稿與諮詢草稿不會有重大調整,但鑑於國際監管的共同關注,定稿在反洗錢方面將訂立更嚴謹的要求,儘量降低穩定幣成爲洗錢工具的風險,務求讓香港穩定幣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餘偉文還在文章中闡述了香港金融管理局對穩定幣的監管思路——“張弛有度是一種監管藝術”。他承認,更嚴謹的要求短期內可能限制穩定幣業務的快速擴張,業界因此會有反響,但畢竟受監管的穩定幣業務處於起步階段,“先嚴,走穩,然後按照實踐經驗再適度放鬆,較之起步過鬆然後收拾亂象,明顯更有利於市場和發行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