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修換照年齡 也要交通配套
交通部長陳世凱針對三峽老人開車衝撞案,,朝鼓勵長者繳銷駕照,降低換照年齡至70歲。記者曾原信/攝影
三峽的高齡駕駛橫衝直撞,造成了三死十多傷的慘劇。看到如此令人心碎的車禍,身爲常常接送孩子的我也不禁掉下眼淚。
目前由於肇事的余姓老翁尚在醫院治療中,意識狀態仍待觀察,外界也不清楚他爲什麼會這樣開車。但交通部已在事發之後火速公佈高齡駕駛修法,即將把換照年齡下修至七十歲。雖然交通部強調,「從來沒有禁止年長者開車,相關措施是要協助年長者更安全的駕駛」,但仍引起一些爭議。
臺灣即將在今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駕駛只會愈來愈多。如何在兼顧行人安全與高齡者人權之間尋求平衡,是需要審慎思考的。如果修法後政府沒有適當的配套措施,讓高齡者喪失他們出遠門自由行的權利,這絕不是鼓勵長者多一些社會參與的物理治療師所樂見的。
首先要討論的是高齡不一定等於危險駕駛,有些年輕初學者更是都市叢林的小白兔。記得我在美國擔任物理治療師的時候,有位高齡九十五歲的老翁,每天自己開車來我們醫院附設的老人獨立生活中心上課。他頭腦清楚反應靈敏,常常喜歡唱歌劇給我聽。這樣的社會活動參與可以預防失智失能,所以他的家人都鼓勵他來參加活動。而我們則是提醒她要小心慢慢開車。所以駕駛能力不一定跟年齡成負相關,而是跟行動能力與心智能力有關。因此,只要有適當時間的完善檢查,高齡駕駛不見得比年輕人危險。
此外,下修換照年齡,也必須要有足夠的配套措施,比如說交通津貼,或是足夠的公共交通工具。交通津貼在許多城市有,但許多老人不太會用,子女回家可以教他們使用。至於公共交通工具,除了大都會有捷運外,偏鄉公車可能還是很少班次,必須由政府單位想辦法補助經營才行。
我有位學生他的父母親住在偏鄉,上次碰面就提到:以前坐公車來臺南非常方便,這幾年公車路線一直被刪掉,讓他們來都市看醫生好不方便,必須開車或叫車。所以政府如果馬上下修換照年齡,可能使中南部偏鄉銀髮族失去自由行的權利。
最後,要提醒銀髮族:吃老要認老。如果在例行健檢發現自己的視力或反應力變差不適合開車,應該主動詢問醫師,騎車或開車是否有危險,以免成爲危險駕駛。我們醫療人員在開病例會議時也會建議,有體況的病患暫時不要騎車或開車,以確保大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