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大通:從“單點突破”到“全域提升”
來源:大通縣委宣傳部
“現在自來水24小時供應,再也不用擔心停水了!”近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舊拉浪村村民王大爺擰開自家水龍頭,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斷地涌出。這一變化,正是朔北鄉踐行“解決一個問題、完善一套機制、治理一類問題”工作理念,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生動縮影。
聚焦羣衆“急難愁盼”,找準破題“關鍵點”。舊拉浪村因水源斷供頻繁停水,村民日常用水成了“老大難”。鄉黨委接到反映後,迅速啓動應急響應機制,組織專業搶修隊連夜排查,48小時內鋪設1.4公里新供水管道。此次快速處置不僅解決了舊拉浪村燃眉之急,更成爲全鄉供水治理升級的“突破口”。朔北藏族鄉以問題爲導向,迅速開展全鄉供水系統“拉網式”大排查,對管網老化、水源不穩定等隱患進行全面整治。通過系統治理,同步解決了3個行政村的水源斷供、管網滲漏等問題,惠及羣衆超5000人。“我們不僅要解決眼前問題,更要通過‘解剖麻雀’式整改,建立長效治理機制,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作爲’轉變,切實將民生‘痛點’轉化爲幸福‘支點’。”鄉黨委書記郭春輝表示。
堅持舉一反三,織密民生“保障網”。白崖溝村因2024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遺留的土地耕作難題,成爲困擾村民的“心頭病”。鄉黨委聞訊後,第一時間對接縣農業農村局、水利局成立專項工作組,制定“機械清理+人工清運”的治理方案,一週內完成全村土地整治,讓撂荒土地重煥生機。白崖溝村土地整治的成功實踐,成爲全鄉破解同類問題的“行動指南”。朔北藏族鄉迅速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對全鄉涉及同類項目的行政村開展地毯式排查。發現並整改東至溝村、花科莊村等3個村共22畝土地的礫石堆積問題,調配工程機械15臺次、組織勞力40餘人次,確保春耕生產順利推進。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解決了當前難題,更構建起“發現問題—快速響應—長效治理”的工作閉環,切實將民生關切轉化爲治理實效。
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從“一事一策”到“系統治理”,朔北藏族鄉正以“解剖一個問題、完善一套機制、治理一類現象”的實幹擔當,持續書寫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