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議事廳·週報|長三角腦機接口: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制勝
腦機接口(BCI)技術作爲融合生物醫學、人工智能與電子信息的前沿領域,正成爲長三角地區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的關鍵賽道。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門發佈《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BCI明確定義爲未來產業之一。
在此背景下,長三角地區憑藉雄厚的科研、產業和政策資源,正積極佈局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賽道。近日,上海腦機接口公司階梯醫療率先啓動國內首個侵入式BCI長期埋植前瞻性臨牀試驗,收集臨牀數據以優化技術並加速應用落地,而三省一市也在積極開展區域分工與資源整合,協同構建“研發—應用—產業”的閉環生態。
聚焦前沿:多中心協同構建產業圖譜
截至2025年3月中旬,長三角地區腦機接口相關企業佔全國總量的34.87%。三省一市各展所長,集羣效應初步顯現。
上海:聚焦底層技術突破
上海憑藉頂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資源優勢,成爲腦機接口技術創新的核心高地。去年11月以來,上海腦機接口企業接連取得突破:博睿康研發的腦機接口產品NEO成功植入一位癱瘓患者大腦,幫助其恢復部分生活能力;腦虎科技研發的256通道柔性腦機接口實現了“意念對話”和“腦控”智能設備。上海市科委通過項目經理團隊的全鏈條佈局,推動芯片、電極等關鍵部件的國產化進程,爲腦機接口技術的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江蘇:構建全鏈條產業網絡
江蘇以南京爲核心,無錫、蘇州爲重要節點,形成了覆蓋基礎研究、技術轉化和臨牀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無錫依託高校資源引進,成功實現北大腦機接口技術落地,重點發展技術轉化和產業化應用;蘇州通過蘇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在腦機接口與生命科學交叉領域展開前沿探索。中科意象(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藉助腦機接口植入機器人,推動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
浙江:打造未來消費生態
浙江以杭州爲中心,着力構建以腦機交互爲特色的未來消費生態。依託數字經濟優勢,浙江重點培育“腦機接口+”新型消費業態,在智慧醫療、健康監測、智能家居等領域打造創新應用場景。杭州市率先啓動“康復醫學腦機接口技術與裝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並出臺專項培育計劃,加速腦機接口技術在消費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的商業化落地。
安徽:“硬件+醫療”雙核格局
安徽通過“合肥-蕪湖”雙核發展格局,構建特色鮮明的腦機接口產業生態。合肥依託智能機器人產業優勢,通過揭榜掛帥機制重點突破腦機接口醫療器械創新;蕪湖市則積極佈局腦健康未來產業,打造差異化發展路徑。
現實挑戰:技術、政策與市場三重壁壘
儘管長三角地區在腦機接口產業發展上已取得一系列突破,但在構建完整創新生態的過程中,依然面臨多重挑戰。
技術代差制約產業升級
腦機接口技術融合了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微電子等多學科,研發難度大、協同要求高。目前,儘管國內部分企業在臨牀示範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關鍵核心部件如高精度柔性電極和生物相容性材料等仍主要依賴進口;同時,在實時解碼算法、芯片設計和電極材料等關鍵環節,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例如,國際領先企業Neuralink已實現1024通道信號採集,而國內最高通道數仍處於256通道水平,部分產品甚至僅有8通道,技術落差直接影響到臨牀應用的穩定性和效果。
政策協同亟待破局
在監管層面,腦機接口作爲三類醫療器械尚未形成統一的審評通道,各地在臨牀試驗、數據安全、倫理審查等方面的標準不一,導致企業在跨區域運營時面臨較高的合規成本。此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利益分配製度尚未完善,使得高校、院所與企業在覈心技術共享方面存有顧慮;區域內金融支持零散,缺乏統一專項基金,長遠資金需求難以有效滿足;人才流動也因各地在職稱評定、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差異而受限。
市場生態尚未成熟
當前,腦機接口技術的臨牀應用主要集中於癱瘓、失語等重症患者,市場容量相對有限;而面向消費級應用(如遊戲、教育)的探索仍處於初步階段,產品性價比和用戶體驗尚未達到廣泛普及的門檻。同時,產業鏈尚未形成成熟的專業分工,導致資源分散、協同效率低下;醫院採購、醫保支付及臨牀推廣等環節也因決策週期長和標準不一而進展緩慢。
協同共創:打造長三角腦機接口全鏈生態
面對技術、政策和市場壁壘,長三角三省一市有必要採取系統性舉措推進腦機接口產業發展。以頂尖科研機構爲龍頭,構建區域創新聯盟,制定統一技術路線圖,設立專項攻關小組,突破信號採集與芯片設計等核心瓶頸。同時,通過構建差異化共享平臺,實現設備共享和數據互通,降低研發成本,推動本地化供應鏈協同,並培育“專精特新”供應商,爲技術攻關提供堅實支撐。
在政策協同方面,區域內應聯合制定涵蓋術語、性能指標及安全要求的技術標準,建立第三方認證評估機制和專用審評通道,統一臨牀試驗及倫理審查標準,降低跨區域運營成本。與此同時,通過設立腦機接口專項基金和優化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此外,依託以上海華山醫院爲核心節點,構建區域臨牀研究網絡,統一試驗標準、建立倫理審查互認及患者隨訪數據庫,形成“上海研發+江蘇製造+浙江數字+安徽基礎”的協同創新模式,打造從基礎研究到臨牀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逐步形成腦機接口的 “長三角方案”。
長三角
滬浙三鎮共建長三角文旅融合示範區
4月2日,上海金山廊下鎮與浙江嘉善大雲鎮、平湖廣陳鎮簽署文旅聯動協議,共同打造長三角旅居產業聯動平臺。三地將聯合開發跨區域研學課程,共建旅居服務網絡,推動“學子經濟”發展。廊下鎮同步發佈7條特色旅遊線路,並簽約海派民宿綜合體等文旅項目,構建“文旅商體農”多元生態圈,打造長三角區域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新樣板。(來源:新民晚報)
上海發佈10條措施,支持黃浦區建設上海國際珠寶時尚功能區
3 月 25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黃浦區建設上海國際珠寶時尚功能區的若干措施》,提出自2025年4月起支持黃浦區建設國際珠寶時尚功能區,有效期至2030年。該功能區將打造黃金珠寶交易集聚地、設計中心、消費中心、融合創新中心與專業服務基地,目標實現年銷售總額超千億元。措施涵蓋交易平臺建設、設計創新、品牌集聚、產學研合作、檢驗檢測等方面,強化“市區聯動、以區爲主”推進機制,並提供多項資金支持與政策保障。(來源:上海發佈)
賽諾菲凱輝醫藥創新基金在滬成立
4月2日,賽諾菲集團與凱輝基金聯合設立規模20億元的賽諾菲凱輝醫藥創新基金,重點投資中國臨牀階段創新藥管線。靜安區委書記鍾曉詠表示,靜安已集聚全球生物醫藥50強中三分之一企業,將全力支持基金髮展。賽諾菲全球執行副總裁夏立維稱,中國是其第二大市場,基金將依託上海國際化環境,推動創新藥研發及市場準入,助力"健康中國2030"。(來源:上海靜安)
江蘇
蘇州舉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
4月3日,蘇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在獅山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聯盟暨“贏在蘇州”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具身智能機器人專賽)正式啓動。此外,本次大會全市共簽約84個產業項目,總投資超160億元,項目內容涵蓋產業園、研發總部、製造基地等。(來源:蘇州日報)
AI龍頭晶泰科技在無錫建eLabs實驗室
4月2日,AI龍頭企業晶泰科技簽約落地無錫高新區,建設eLabs實驗室,聚焦臨牀檢測和生物數據標註業務,並設立院士工作室。實驗室將運用AI、機器人實驗等技術,提升生物醫藥研發效率。晶泰科技物質結構預測技術全球領先,已與16家全球TOP20藥企合作。此前,晶泰科技孵化的箴泰生物已落戶無錫,專注可溶性微針技術研發。(來源:無錫日報)
浙江
浙江開啓跨境電商服務季
4月2日,“浙跨全球 品牌出海”2025浙江省跨境電商服務季在嘉興啓動。活動設置150餘家服務商對接區,涵蓋物流、平臺等六大類資源,並聯合商務、海關等部門提供政策諮詢。現場達成多項政企合作,包括浙江省商務廳與亞馬遜全球開店簽約,嘉興服裝產業帶獲阿里國際“001號城市”稱號。該活動通過“政策+資源+案例”模式,推動浙江企業從產品出口轉向品牌出海。(來源:浙江日報)
浙江松陽啓用無人機醫療運輸網絡
4月1日,浙江松陽縣啓動5G+智慧醫療無人機運輸系統,覆蓋全縣19家醫療機構。該網絡以縣醫院爲中心,設18個起降點和4條航線,無人機可承載9公斤醫療物資,72公里/小時巡航速度實現多站點停靠運輸,突破山區交通限制。系統使全縣實現當日採樣、送檢、出報告,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時效性。(來源:浙江日報)
安徽
今年1-2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居全國第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23.43萬輛,躍居全國首位。在電動化領先基礎上,安徽正發力智能化轉型:組建18位院士領銜的汽車戰略諮詢委員會,成立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實施“車芯協同”攻關計劃。目前,奇瑞、蔚來等車企已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取得突破,國軒高科半固態電池、江淮全球首款鈉電池車等創新成果相繼落地。(來源:安徽日報)
合肥發佈全國首個數據標註產業規劃
近日,合肥出臺全國首個數據標註產業專項規劃,計劃到2027年實現標註數據規模3000TB、產業規模3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突破千億。目前合肥已集聚35家數據標註企業,形成933.3TB標註數據規模,爲科大訊飛、比亞迪等企業提供AI訓練支持。依託長三角區位優勢,合肥正建設“人機協同多模態衆智標註平臺”,重點佈局工業、醫療等八大領域數據標註服務。(來源:合肥日報)
(本文作者奎一鳴、汪嘯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來源:奎一鳴 汪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