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外賣大戰不必“二選一”

對“被封殺”騎手給予足夠單量、加大全職騎手招聘力度、永不強迫兼職騎手“二選一”、優先爲騎手對象安排工作、超時20分鐘以上訂單免單……

4月21日,京東發佈一封“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爲即時零售的戰局又添了一把新火。

當晚,針對要求騎手“二選一”傳言,美團聲明稱沒有任何平臺有動力、有能力去約束外賣騎手的接單選擇。

幾天前,美團官微“小團有話說”發佈聲明:安徽一騎手造謠“去其他平臺跑單會被美團永久封號”,已被處罰。

提到“二選一”,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電商領域曾對簿公堂、長達十年之久的“二選一”案。那時候京東也有參與,且打了勝仗。

橫向來說,外賣行業本就是一個寬廣的賽道,完全容得下多個平臺。從消費者到配送到商家,複雜的鏈條上,“有動力、有能力”去做的一定不只現在的“一超一強”。

只不過,競對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戰略選擇。沒有誰的統治區可以一直統治,更沒有誰的舒適區能一直躺贏。

看似在別人的“統治區”跳舞,其實也逼自己走出舒適區。如此,不僅考驗對手,更考驗自己。

京東選擇做外賣,就像美團順勢搞閃購,大廠之間彼此的交集只會越來越大。互相觸摸到對方基本盤,且將繼續變大,現階段不僅有動力且兼具能力。

對內需要整合資源稟賦,提升管理效率,更需要對外優化物流、商流,培養人流,革新倉儲形態、履約方式等等,如此讓服務、品質、供給都更上一層樓。

縱向來看,高速增長之後,外賣行業的矛盾從增長轉向分配。外賣市場戰火重燃,不僅在於市場之大,也在於可優化的空間夠大。

十年前,外賣戰火剛燃,各方都能充分享受平臺經濟的紅利。消費者無論在哪都能實現美食自由,餐廳收入不再被門店座位所限制,騎手成爲門檻不高又能衝擊高收入的新職業。

如今,外賣市場是另一番景象。平臺不再拼命燒錢補貼,餐廳的利潤不斷被擠壓,消費者下單反覆算計,涌入這個行業的騎手則越來越多。

京東這一槍,無論業務上的成敗,至少還打了零工經濟的一個持續性痛點。

平臺應當爲如此規模的勞動力承擔怎樣的責任?從薪資到社保,從騎手到快遞員,公衆和監管討論多年,總要有人先邁一步。

互聯網依然有拼殺的心氣和鬥志是好事兒。具體到任何一項業務,競爭格局的改變和重塑都需要新的玩家來搏一搏。

這種搏,往往不是非要掀翻對手。最終成爲贏家的,可能是騎手、商家與消費者,一個可以“多選一”“多選優”的外賣新時代。

京東這一次,讓大模型後許久未有波瀾的互聯網有了久違的火藥味。平臺互搏,用戶得利,所有的好東西一定都是競爭出來的。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