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觀|一座機場,架起共同富裕的“空中橋樑”

竇皓

7月18日,麗水機場迎來首航,標誌着浙江省麗水市正式邁入“航空時代”。

麗水機場距市中心約15公里,定位爲國內支線機場、旅遊機場。麗水機場通航首日,開通北京首都、上海浦東航線,後續將陸續開通深圳、貴陽、廣州等地的航線。

作爲浙西南地區首座現代化機場,麗水機場可謂承載着當地人民一直以來的“飛天夢”——

早在抗日戰爭期間,麗水地勢平坦的區域便曾修建過機場。隨着戰爭結束,機場長期處於閒置狀態,最終被拆除。1977年,麗水也曾提交過一份《關於要求建設民用機場的報告》,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2008年,麗水機場項目再次啓動,2018年麗水機場項目正式開工,到如今建成通航已過去十多年之久。

通航當日的麗水機場。章勇濤攝

原因無他,受地形影響,麗水的機場建設頗爲不易。

這座山地機場,是華東第一高填方機場,平均填土高度達38米,相當於在十層樓高的山體上修築跑道。此外,跑道海拔高程162米,建設過程中削平了28個山頭,填平了21條溝谷,其中最大開挖89米、最大回填97米,也是華東地區建設難度最大的機場之一。

這背後是麗水特殊的地理環境。作爲浙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麗水境內羣山環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

來看一組數據:麗水全市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多達3573座,黃茅尖、百山祖分別是江浙第一、第二高峰,海拔約爲1929米、1857米。此外,麗水還是甌江、錢塘江、閩江、飛雲江、靈江、福安江的源頭,號稱“六江之源”。

羣山峻嶺將麗水分割得“支離破碎”,也讓這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於省內其他城市。以高鐵爲例,麗水是浙江除舟山之外,最後一個開通高鐵的地市。

踏上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奮鬥新徵程,越是身居崇山峻嶺,越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躍升。這背後補齊交通上的短板至關重要。

一方面,交通條件的改善,便利了居民的出行,也讓麗水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景寧畲族自治縣東弄村村民藍仙蘭,是畲族三月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時常受邀到外地開展畲族山歌表演。她說,自己非常期待在家門口坐上飛機,把大山裡的畲歌唱給更多地方的人聽。

麗水擁有豐富的農文旅資源,機場的建成將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更多的外地遊客能搭乘空中“飛的”,遊覽自然風光,也讓當地農產品和文旅資源,迎來更廣闊的市場。

另一方面,航線的開通,不僅縮短了兩地距離,打開一條出行觀光的“風景線”,同時它更是一條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致富線”。交通的便捷實現了資源、人才的互通,帶動物流、高端製造等產業發展,也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

當然,除了機場本身,配套設施和相關服務也應隨着機場的開通不斷健全,在爲旅客提供舒適出行體驗的同時,將更多便利輻射到周邊縣域,真正將麗水機場打造成爲浙西南地區重要的區域性航空樞紐。

數據顯示,2024年浙江省機場旅客吞吐量成功突破8000萬人次。這一量級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第五。預計到2027年,隨着嘉興、麗水兩個機場都已建成投運,杭甬溫機場樞紐能級顯著提升,“一核心兩樞紐六節點”全省機場協同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屆時,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將突破150萬噸,航空主業規模將實現量級躍升。

通航當日,融合麗水山水特色的麗水機場的航站樓,玻璃幕牆在晨霧中若隱若現,1.2萬平方米的銀白色鋁板屋頂如白鷺展翅,與周圍的山林雲霧融爲一體。

2000年7月19日,年輕的麗水市誕生。從“高速時代”到“高鐵時代”,再到邁入“航空時代”,這不僅是麗水綜合交通的發展蝶變,更是25年來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航線的開通,架起一座連接夢想與現實、溝通地域差異的橋樑,它承載着麗水人民對美好憧憬,肩負着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任。如今,飛鳥已振翅騰空,以最美的姿態,迎接屬於它的藍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