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在美建類科學園區

我方初步獲得美方同意提供土地,協助在美建立「臺灣模式」園區。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半導體供應鏈赴美投資策略相關意見

在美國政府喊出「晶圓代工五五比」目標,期望美國與海外產能各佔一半後,臺積電攜手供應鏈赴美投資已成定局。爲避免臺廠單打獨鬥,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美展開第五輪實體諮商,除在談判桌上推進既有議題,也初步獲得美方同意提供土地,協助建立「臺灣模式」園區,以打造聚落生態系。

臺灣水電及土地資源漸趨飽和,半導體產業認同政府對美承諾輸出設置「科學園區模式」經驗,「以大帶小」建立半導體供應鏈生態系。據悉,美方初步同意提供土地打造「臺灣模式」,提供土地、水電及員工簽證,至於類臺灣科學園區成功關鍵的「一站式服務管理」,有待與美方繼續洽談。

本次臺美最主要是針對232條款項目及內容談判,均與對等關稅降稅及供應鏈合作相關,鄭麗君2日擬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督導產業政策及中小企業的經濟部政次何晉滄首度隨團赴美諮商,針對有些232條款項目我方爭取優惠待遇及與半導體有何關聯,隨時補充說明。

美國要吸引半導體制造迴流,供應鏈是關鍵。鄭麗君8月時邀請半導體供應鏈分批座談時,業者即提供赴美投資規模和金額,但提出政府整隊前往美國投資,不要讓業者單打獨鬥,即成立國家隊與臺積電共赴美國。

我方在本次談判中對美表達,承諾提供土地以打造臺灣園區聚落,且臺業者盼以「類臺灣科學園區」模式投資。至於園區最關鍵成功模式「一站式服務管理」的權限,因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未曾訪臺,無法理解臺灣科學園區運作成功模式關鍵,美方也表態,盡力協助臺灣模式成功。

臺美貿易談判進入深水區,對於在美建立「臺灣模式」園區,消息人士指出,類臺灣科學園區模式若促成,可利用政府力量減少政治及成本壓力,有利爭取政策資源與補貼,如獲得州政府支援稅賦減免、基礎設施投資。

此外,亦可建立完整半導體供應鏈不致斷鏈,園區模式可一次帶動材料、設備、零組件、檢測等廠商進駐,確保臺灣供應鏈競爭力不被稀釋,並進行人才培育與技術合作,園區可仿臺灣與當地大學、研究機構合作,作爲培育美國供應鏈人才重要管道。(相關新聞見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