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與資安-從資安到合規:臺灣金融業安全導入穩定幣與鏈上結算的必經之路

資安防護讓銀行能展現對攻擊的韌性,強化客戶對虛擬資產交易的信心,並證明創新不會以犧牲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爲代價。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金融機構正站在金融創新的最前線,積極探索包括穩定幣、區塊鏈結算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整合等新興技術。

然而,創新同時也帶來更高的風險。若要能更安全並且信任顛覆性技術,銀行必須強化其資安基礎—將安全性從單純的監管要求,轉化爲推動創新的策略支柱。

穩定幣承諾能帶來更快速的跨境交易、縮短結算時間,並降低相較於傳統訊息轉接系統(如SWIFT)的成本。區塊鏈結算則提供透明性、可稽覈性與不可竄改性,爲銀行在貿易融資、匯款及證券清算等領域帶來效率提升。對於臺灣這個全球貿易與科技樞紐而言,這些創新可加速與國際夥伴的金融整合,並推動零售與機構客戶的新產品服務。

然而,區塊鏈與穩定幣的採用同樣帶來獨特風險。智能合約漏洞、針對錢包服務的網路釣魚、私鑰竊取,以及共識層級攻擊,都可能威脅金融穩定。對於高度受監管的銀行業而言,這些風險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攸關信任與合規的高度威脅。一旦發生資安事件,不僅可能動搖大衆對單一金融機構的信心,也可能影響整個虛擬資產生態系統。

健全的資安防護能透過多層次防禦來降低風險,包括:一、零信任架構確保沒有任何用戶或系統被預設信任,降低橫向攻擊的可能性。二、AI驅動的進階威脅偵測實現對區塊鏈交易的即時監控與異常偵測。三、安全的金鑰管理利用硬體安全模組(Hardware security module)與多重簽章錢包(Multi-Signature Wallet)來降低私鑰被竊風險。四、與國際規範(如FATF、ISO/IEC 27001及臺灣監管單位標準),以確保合規並實現跨境互通性。

在臺灣,穩定幣與區塊鏈結算的成功,關鍵不僅在於技術,更在於能否建立公衆信任。資安防護讓銀行能展現對攻擊的韌性,強化客戶對虛擬資產交易的信心,並向監管機關證明,創新不會以犧牲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爲代價。

藉由持續強化與投資於:區塊鏈應用的滲透測試,專爲虛擬資產設計的事件應變手冊,以及與國際金融機構、銀行及監管單位的跨境資訊共享。臺灣的銀行與金融機構方面,便能將自身定位爲安全創新的領導者。資安因此成爲金融創新與數位轉型的基石,確保創新能在安全穩固環境中持續發展。

對臺灣金融業而言,強健的資安已不再只是成本支出—而是通往創新的通行證。透過強化對新興區塊鏈威脅的防禦,臺灣的銀行與金融機構能自信採用穩定幣與區塊鏈結算,進而提升效率、增強全球競爭力,並開創新賽道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