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生態擴張 留意二風險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指出,當穩定幣生態圈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在部分對本國貨幣信心不足、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地區,如非洲或中南美洲,民衆有可能將資產轉爲穩定幣以進行日常支付與資產保值,恐削弱銀行存款基礎。
隨穩定幣擴張,擠兌風險也不容忽視,若發行商將準備金集中於高風險資產,或存放於資本體質較弱的銀行,一旦發行商或保管機構出現財務問題,將可能引發連鎖性的資金擠兌,對整體金融市場構成壓力,且目前穩定幣並無存款保險機制,因此在監管層面,從會計師查覈、主管機關抽查,到保管銀行資產安全與兌換流動性問題,皆不可忽視。
臺灣金融研訓院研究員陳緹珍分析,根據美國銀行業協會於今年7月的報告,兩大主要穩定幣發行商Tether(USDT)和Circle(USDC)合計直接或間接持有約1,300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市值約佔美國國庫券整體市值2%、美國國債整體市值0.45%,儘管佔比仍小,但在市場本就脆弱或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即使賣壓不大,也可能引發利率劇烈波動,牽連傳統金融市場,意味着外在市場環境不確定性越大,穩定幣儲備資產越需要維持充裕的流動性來確保韌性。
陳緹珍解釋,存款代幣是將銀行的存款憑證轉化爲可區塊鏈上交易流通的代幣,發行時不需提撥儲備資產,其屬性與相關監管規範與存款無異,包括移轉和清算程序皆同,需透過銀行於央行的準備金帳戶來處理,且有央行貨幣支持;穩定幣移轉則單純僅是所有權轉讓,清算程序直接於鏈上處理。
依目前全球各類相關試驗專案的經驗看來,存款代幣應用於大額B2B貿易支付場景的潛力並不亞於穩定幣。
臺灣也正在針對虛擬資產業立法,同時兼顧監理與產業發展。金管會說明,《虛擬資產服務法》僅針對監理大方向條列規範,詳細內容仍需待子法或主管機關訂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