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保護令羈押率低 衛福部:1個月內研議擬納電子監控
違反保護令羈押率低,衛福部:1個月內研議擬納電子監控。( 示意圖/ChatGPT )
保護令核發後再犯率約2成,立委指出,接連多起家暴案顯示保護機制失靈、羈押門檻過高,呼籲強化羈押率,同時加強監控加害人、建立被害人預警機制。衛福部承諾,將在1個月內研議是否在家暴法中納入「電子監控」。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邀請衛福部、司法院、法務部、教育部、內政部警政署,進行「因應近期多起社會重大事件,檢討家庭暴力防治法民事保護令制度及執行缺失,強化保護令之作爲」專題報告及質詢。
法務部統計,2022至2024年家庭暴力罪者每年平均3309人,其中聲請羈押者平均223人佔6.7%,裁定羈押186人,裁定率約83%;違反保護令罪者,每年平均2548人,其中聲請羈押者平均爲178人佔7%,裁定羈押131人,裁定率約73.6%。
立委王育敏、衛福部長邱泰源。(翻攝自國會頻道)
立委王育敏表示,現行保護制度仍有4大不足,應加強網絡人員敏感度、強化加害人羈押、加強監控加害人及建立被害人預警機制。羈押是遏止嚴重暴力行爲的重要手段,但羈押率僅6.7%,羈押率過低。
王育敏說,以土城案爲例,被害人已聲請羈押,卻被檢察官以不夠嚴重、沒有反覆實施等理由輕判駁回,未考量被害人意見陳述,「這些都是漏洞」,顯示家暴行爲羈押門檻過高,且檢察機關對於家暴案敏感度不足。
法務部檢察司司長張曉雯說明,羈押是強制處分,牽涉到人身自由,聲請、裁定都必須符合法律要件、遵守比例原則,須看個案事證做判斷。土城案中,檢察官手上證據資料,並沒有相關家暴通報案,經評估不符合要件。
張曉雯說,法務部已通令發函各檢察機關,持續進行相關敏感度教育訓練,同時請警政單位在詢問被害人筆錄時,應呈現過去通報紀錄,讓檢察官有更多資料參酌。
王育敏說,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針對施暴者有實施「電子監控」,呼籲司法機關推行此機制,監控加害人,同時提供被害人預警機制。當加害人違反保護令、出現在附近,如土城案路上攔人、信義案停車場堵人,可以對被害人示警提醒,即時、有效地阻卻加害行爲。
張曉雯迴應,科技監控是針對被告的防逃措施,監控設備放在加害人身上,被害人是否要有相對設備,需經過同意,現行法規也沒有相關規定,需由主管機關衛福部研議是否在家暴法中增訂。
衛福部長邱泰源6日前往立法院,就「因應近期多起社會重大事件,檢討家庭暴力防治法民事保護令制度及執行缺失,強化保護令之作爲」專題報告備詢。(黃世麒攝)
衛福部長邱泰源承諾,電子監控很值得研議,一定要保護到密不通風、無懈可擊,衛福部將與司法院、法務部、警政署儘快研商,在一個月內開會提出報告。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拒絕家庭暴力,請撥打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