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I運價指數創21個月新低 謝志堅:船公司未來勝負看船隊佈局

▲供應鏈快速移轉,船公司船隊佈局爲勝負關鍵。(圖/港務公司)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德魯裡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CI)上週四(18日)跌破2000美元,爲1913美元,跌幅6%,創21個月新低;上海航運交易所貨櫃運價指數(SCFI)單週跌幅14.3%,創疫情以來新低。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指出,美國對等關稅與船噸過剩是主要影響因素,未來備受看好的兩大製造中心是東南亞與非洲,船公司的船隊佈局,將是勝負關鍵。

謝志堅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金額減少約10%,但是對非洲成長21%、對印度成長14%、對東南亞成長13%、對歐洲成長6.9%。從艙位供給來看,今年1-9月中國和美國之間減少1.2%,歐洲線增加3.8%、亞洲線增4.6%、拉美線增7.1%、非洲線增30.9%。

在今年上半年,以亞洲區間航線主力的德翔海運、山東海豐與新加坡海領船務等業績都有好表現,估計下半年東南亞出口會有更好表現,接下來就看11月中以前的中美貿易談判結果。

謝志堅分析,估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美國進口商就需要開始補庫存,如果中國大陸目前的30%關稅被提高,美國進口商一定會調整採購地,船公司船隊佈署必須能跟得上供應鏈移轉速度。

今年3-6月東南亞對美出口首度超越中國大陸,除了東南亞,非洲估計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製造中心,供應鏈正在重組,而我國貨櫃三雄歐美線佔比高,會變得特別辛苦,必須迎頭趕上。

從運價來看,歐美線已經跌至成本線上下,但是其他航線多數都還維持良好運價,船公司必須積極開拓新藍海,才能維持獲利或減少虧損,不過摩根估計明年紅海危機會解除可能性高,如果真的解除,船隻免繞好望角釋出的運力約有9%,加上明年新造船增加的約4%運力拉高到13%,船噸過剩情形會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