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移轉、MSC狂買中小型船 謝志堅:未來中小型船是王道
▲地中海航運大量收購中小型貨櫃船。(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貨櫃船運市場龍頭地中海航運(MSC)持續加速其「買船大業」,收購的二手船以1000-6000箱(20呎櫃)貨櫃船居多,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指出,隨着供應鏈的移轉,他覺得太大型的貨櫃船不需要再造了,未來中小型船是王道。
經過疫情與中美貿易戰,供應鏈已經出現快速移轉,謝志堅指出,過去萬箱級貨櫃船光是靠中國大陸幾個主要港口,就能裝滿貨櫃航往歐美,現在美國線已經轉變,很多貨物改從東南亞、中南美進入美國,運輸型態也跟着轉變。
大陸信德海事網指出,MSC近期從希臘和德國船東手中集中收購了一批支線型和巴拿馬型二手貨櫃船,再次鞏固其做爲全球最積極的買家以及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的地位。
Alphaliner指出,這筆交易的背後動因之一是搶佔「經典巴拿馬型」資產視窗期:隨着環保法規趨嚴、新造船價格上漲,該類型船舶在租賃市場上可獲得的長期合同收益持續上升。例如,最新成交的4252箱"Emmanuel P"號租約顯示,交付期在2025年第三季度,租金爲38,000美元/天,期限達36~38個月,明顯高於2024年同期的35,000美元水準。
MSC購入的7艘巴拿馬型船舶,未來極可能部署在美洲、地中海、南亞等對運力靈活性要求高、港口吃水有限的市場,進一步降低對外部租船依賴,並強化其網路控制力與應變能力。
Alphaliner報告顯示,MSC與法國CMA CGM是2025年迄今二手市場中最激進的收購者,二者合計已從市場上「掃走」45艘非自營船(NOO vessels,船舶出租公司)。 隨着這類買家不斷從租船市場吸走可用運力,Alphaliner警告:"NOO船隊的不斷萎縮將嚴重影響貨櫃船運市場的未來格局"。
另根據MB Broker最新的市場報告《Container Weekly》數據,目前1000~3000箱型的可用船舶極其稀缺,船東普遍要求更高租金和更長期限,平均日租金已回升至歷史高位。
MSC連番收購,目標鎖定1000至6000箱船型,除了滿足短期運力需求,也被視爲其結構性戰略佈局的一部分。 一方面,通過自營船舶取代租賃,可以在運價波動期顯著壓降單位成本; 另一方面,收購的多數船舶集中於中小型,這正是當前「區域化航運」潮流中最具活力的運力結構。
截至目前,MSC地中海航運共運營922艘貨櫃船,總運力達6,642,469箱,穩居全球第一。 其中自有船舶627艘,運力達363萬箱,租賃船舶295艘,佔比約45%。另MSC手持126艘新船訂單,總運力達205萬箱,相當於現有運力的30.9%,現有船舶數量+訂單船舶數量破千艘,達到了1048艘。